最近海外市场一举一动牵动着每个投资者的神经,在震撼之余,悄然发现全球资金似乎都在抄底国际债券。
截至3月1日,全球债基今年已吸金845.2亿美元,尤其是投资级别债券净流入了694.8亿美元,是其去年流出金额的2.5倍(数据来自EPFR Global)。
国内一些敏锐的机构也洞察到了国际债券的配置机会和价值,像平安银行在去年四季度发现美债收益率达到短期峰值后,立刻着手优选产品,展开合作沟通,整合内部资源,快速组织给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其中两只互认债基摩根国际债券基金、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听渠道的朋友说,平安的客户今年头2个月就买了10亿元。
我们都知道,自2022年,海外债券市场实际上是处于熊市的。
但聪明资金们怎么就开始买境外债券了呢?
2022年,我们听够了美联储、鲍威尔、通胀率、CPI、加息……
钱没赚到,经济学名词倒学了不少,这可能就是“知识付费”吧?但是,对于债券来说,这些东西还有那么点作用。
从下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蓝色的线已经爬到了近15年高位。尽管美国的通胀压下去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离2%的通胀目标仍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加息预期大部分已经被市场price in了。
我们都知道投资里有句老生常谈的话,“买预期,卖事实”,预期常常比事实更值得关注。
从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的几个加息周期尾声,通常是布局相关债券基金的窗口期。
还有一个数据讲了类似的道理。
我们都知道沪深300、标普500是观察中美股市的晴雨表,在全球债券市场,彭博巴克莱环球债券总回报指数有着同样的地位。
当前十年美债处于3%以上的高位,我们以此作为参考,回顾2002年10月彭博巴克莱环球债券总回报指数成立以来,共有71个月份利率超过3.0%。(2002/10-2022/08)
从这71个月份看未来12个月的投资回报,全部回报为正,平均收益为5.0%。有63个月的回报高于3%,不仅可取得到期收益率本身的回报,还能获得利率下行带来的收益。
过往经验还显示,当加息停止、进入所谓的利率高位期,进场投资美国国债、美国投资等级债以及结合这两者的美国综合债券,皆有望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当美联储停止加息、利率处于高位时进场,美国股债资产后6、12、24个月回报是这样的:
随着距离美联储加息终点的临近,资金打一个提前量,提前布局一波境外债基,也是情理之中。
有人可能会猴急,问还没上车来不来得及。
注意我的用词,“窗口期”,这是一个阶段,不是某个时点。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之前,或都是配置境外债基的机会。
再回到上面说的两只债基,聪明钱对他俩为什么如此买账?
我们目前能买到的境外债基也有不少,比如一些内地基金公司发行的高收益美元债,但摩根资产管理的两只有点与众不同。
首先,我们打开他们的基金说明书就感受到了点国际范。
相比内地的基金说明书,除了多了几分色彩以外,上面有一个红红的logo——内地与香港互认基金,也就是说它是一只香港公募基金。
今年是内地与香港开展基金互认的第八个年头,当初为了扩大内地投资者的投资品种,根据一定的标准,把许多香港基金请进来。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正是第一批香港互认基金,而摩根国际债券也在2019年获得批文。
这两只产品由摩根资产管理实际打理,而上投摩根基金是内地的代理人。
对于摩根资产管理,大家应该有所耳闻,它隶属于鼎鼎大名的摩根大通集团旗下。作为全球知名的资产巨头,有着超百年的历史,摩根资产管理公司资产总值达到2.4万亿美元,其债券团队管理着6480亿美元资产(截至2022年末数据,来自摩根资产管理)。
对于这类境外债券,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资源就显得极为重要。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持仓,就更明白由海外资管巨头打理的重要性。
先看摩根国际债券基金的持仓:
从2022年末的数据看,前三大重仓债券均为美国国债,再加上最后第十只美国国债,合计占比超过20%。摩根国际债券基金自然成为内地能买到持仓美国国债较多的债基之一。
其他债券持仓也包括中国国债,或者其他发达地区如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债。
很明显,这非常国际化。基金经理及其团队,对于全球宏观和各国利率曲线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不然就是两眼一抹黑啊。
同时,从整体上讲,这只债基的信用等级还是非常高的,信用风险相对较低。(基金factsheet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98.9持仓债券为投资级别或以上;债券评级来源: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及中国当地评级机构。中国当地评级机构的评级已转换为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以供计算投资组合信贷质素之用。本基金于任何项目之投资比重如有超越投资限制所指定之限额,乃基于市场变动所致,并会在短期内修正。)
还有一点它与国内股债都呈现低相关性,真正地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截至2022年末,基金与A股过去3年相关系数为0.32,与中国境内债券3年相关系数为0.04,可有效分散组合波动。(A股:沪深300指数,国内债券:中债新综合全价指数。相关性以 (美元)(每半年派息)份额计算,该份额并未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并不会向中国内地的公众人士发售。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再看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的持仓明细:
相比于摩根国际债券基金,摩根亚洲债的持仓中出现了较多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国债比如印尼、泰国、印度等等,还有一些企业债。
这就更需要对这些国家,甚至所在公司非常熟悉了。
当然,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比摩根国际债券基金风险肯定会有所增加,这一点我们从基金通过评级下沉以争取更高收益上就可以看出来,截至2022年末前者投资级别或者以上的债券占比约为72.5%,低于后者的98.9%,但仍然属于较高评级,并且在个券、地域分布上的集中度相对较低。(来自基金factsheet,债券评级来源: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及中国当地评级机构。中国当地评级机构的评级已转换为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以供计算投资组合信贷质素之用。本基金于任何项目之投资比重如有超越投资限制所指定之限额,乃基于市场变动所致,并会在短期内修正。)
而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这只债基持有的债券票息相对更高,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也会更高一点。
所以,这两只产品虽均属境外债基产品,但各自有各自的优点。
那么更好地投资方式可能是构建一个投资组合,将投资分散化,兼顾收益与风险。
第三,更有意思的是这两只债基,还有不少代码,对于有选择困难症的投资者来说,可能会有点头大。
摩根国际债券在内地有六类份额,我拿他来举个例子。
1、计价货币
这个比较简单,你手里有人民币就买人民币份额,美元就买美元份额,你用人民币买但又不希望承受汇率波动的话可以优先选择人民币对冲份额
2、分红方式
我们可以看到括号里有累计和每月派息两种。如果你看好这个基金,想长期投资,那就选择“累计”,每月的派息继续在基金里面再投资。如果你想要获取一定的现金流,可以选择“每月派息”,每个月有点“零花钱”。(本基金的分派来源可能为本金。分派并不代表基金取得正回报。)
当然,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各取所需就可以了。
3、汇率问题
投境外产品都会碰到汇率问题,这两年人民币涨涨跌跌幅度也不小,会产生不少的汇兑损益。
比如在人民币贬值的阶段,我们用人民币去买标普500指数基金,即使指数不涨,依然能有一些汇率上的收益。
但反过来说,人民币升值阶段,买QDII就可能会有反向的效果,收益会打一个折扣,关键在于底层资产所对应的货币与人民币的相对比值孰贬孰升。
摩根资产管理给了我们解决方案。
如果不想承受汇率风险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人民币对冲份额,觉得未来人民币汇率会继续跌的,可以选择人民币份额。
不过,由于是互认基金,购买渠道相对没那么多。作为平安银行的死忠粉,在他们家APP上操作还是算方便。
话说平安银行这几年在财富管理业务上可谓突飞猛进。2016年末才决定向零售主导转型,
截至2022年上半年私行AUM已经达到1.55万亿元,稳居招行及四大行私人银行之后。
从洞察客户需求、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投研策略观点、到提供丰富多元的产品、全球化的配置视野和能力,平安银行在财富管理上还是很到位的。平时客户经理就会恰如其分地跟我进行交流,会站在客户角度给一些建议,专业性在线。
这背后主要是在资产配置能力建设上花了不少功夫,不仅有投顾中心投研支持,还整合了平安集团内部投研资源力量组建跨“银证基理”(平安银行、平安证券、平安基金、平安理财)等多个专业公司的投研委员会。会员会每个月进行一次例会并出具投研报告,复盘当月各类资产的表现,同时对下个月市场做出展望。
在产品上,目前平安银行跟很多全球一流品牌机构合作,包括路博迈、桥水、KKR、UBS、橡树、高盛、Pimco等等。并且不只重视品牌,也会选择一流机构中领先的产品,比如他们只引入Pimco最强的固定收益产品。
此外,平安银行始终把风险合规放在第一位,为客户提供售前售后的全方位支持。
当然,智能化一直是平安银行的名片,借助科技的力量,尽力做到千人千面;让客户能够清晰明白该买什么、买多少、推荐原因,形成一套可落地的资产配置方案。
对于我个人来说,他们的产品和APP都蛮好用的。
随着美债收益率再次来到15年来的高位,国际债券配置性价比的快速上升,敏锐的全球资金正在加速拥抱该类资产。
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或许是时候重点关注国际债券和亚洲债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