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听文
编辑|大树
在新时代、新格局发展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微观企业的研发决策和创新能力;
对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金融发展和企业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金融也是微观主体技术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和有效的金融供给会促使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从而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
首先,我们基于企业微观层面考虑,企业在研发投资和创新决策时,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
尤其是科技驱动型企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等。
大部分科技创新能力处于良好上升阶段的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无法满足研发投资的需求。
从而无法顺利展开技术创新活动。从宏观金融体系层面考虑,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传统金融业的服务边界,金融效率和金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会提升间接融资方式的效率,改善银行业结构,扩大服务的范围,增强金融风险监控能力。
同时在直接融资方式中,金融科技可以推动股权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促使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本质功能,推动创新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研究金融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企业微观层面和宏观金融结构角度考察金融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因此我们分别梳理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进而具体分析金融科技如何通过微观层面渠道和宏观层面渠道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传统金融发展面临长期供给不足和结构不平衡等发展困境。
在新时代下需要创新性的金融模式加以解决,这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金融科技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改变了商业模式中价值交付的环节,为数字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提供良好机遇。
释放了大量的新商业空间,更重要的是金融科技能够拓展金融体系的服务范围,金融科技实现了新的“触达”方式,重新定义了金融服务的智慧化模式。
降低了金融市场中信息搜寻成本以及风险识别成本,能够改善在传统金融中由于信息透明化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的高风险溢价问题。
如果企业面临投资机会时内源资金不足,又由于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的收益不确定性、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息劣势的外部资金提供者不愿意承担研发风险和道德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R&D投入和技术创新的外源融资渠道或者外源融资成本过高,企业研发活动面临融资约束。
当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出现“融资缺口”,导致企业进行R&D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关于R&D投入和内源融资渠道的研究中,学者认为内源融资是企业R&D投入的主要来源。
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长期形成的金融发展滞后和金融体制压抑。
导致地区企业存在严重的外部融资约束和内源融资倾向,不利于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
有学者指出,一国的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则这个国家的金融中介机构数量也会比较多。
一方面会促使储蓄向投资进行高效转化,使得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和资金供给量更加丰裕,外部融资性较高的企业发展越快。
金融发展也可以有效改善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投资支出。
因此金融发展能够促使企业通过外源融资渠道获得研发和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大量资金需求和其他金融服务。
在具体地业务领域上,有学者指出,金融科技会对金融支付、融资、贷款、投资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于金融科技是一系列科技总称,而且包含较多的金融相关业务应用领域,为了更好地理解金融科技所渗透的金融业务。
一方面有利于我们了解其“赋能”金融的具体路径和产品模式。
另一方面,我们分别从所涉及的各类业务领域的角度分析其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
有利于深入理解金融科技如何作用于不同金融相关业务,从而对企业融资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容易清楚地分析金融科技如何通过弥补传统金融市场的不足从而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更优质、成本更低廉的路径选择。
从而缓解企业研发投入的融资约束,进而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金融科技应用于支付清算类业务,可以逐步替代传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中的物理网点和人力资源。
并且通过第三方支付等集成方式合并银行账户,降低运营成本。
第三方支付公司采用二次结算的方式代替客户与银行统一交易清算,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更值得关注的是金融科技的“去中介化”特征,它以技术为手段改善了传统金融的投融资模式,优化了流程和环节。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中介成本支出,为“两多两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金融科技可以与传统银行相比,提出两种新的交易背景和交易模式下的投融资方式。
其一是P2P网络借贷,主要指的是资金的供给者和资金的需求者通过线上平台直接进行资金需求和期限的匹配;
其二是大数据信贷,这种贷款模式下,一些机构通过技术抓取银行无法获得的大数据信息。
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等进行有效地甄别,从而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及具体的金额数量和期限。
将P2P与大数据信贷进行对比,可以发现P2P网络借贷如果没有数据作为支撑,其本质就是一个信息中介。
只是一个数据库的形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未体现出对银行信贷模式的升级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