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 07:4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朱银燕 郑培庚 通讯员 傅永苏
这是一个被岁月“遗忘”的地方。
在桃园村,岁月似乎擦去了尘世所有的颜色,除了竹子的绿,便是人间最简约的平淡。你最向往的生活是否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样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依然如此得让人心动。但这种生活,在桃园村,亦可寻见。
桃园村在上虞区长塘镇,这里不仅有着国家3A级景区桃花源生态旅游景区,更是有着4000余亩的竹子。竹乡听海、花海遨游,在这里,百姓人家故里,依然旧时滋味。
沿着桃花源生态旅游景区拾级而上,文化长廊里可见嵇康的《广陵散》、王充的《论衡》……一曲广陵散注定让长塘在历史的烟云里历久弥新。桃园,有风景,亦有历史。
坐落在桃花源景区门口的景行山居是90后上虞姑娘钟旭映回乡创业的结晶。在杭州工作的钟旭映一直从事旅游行业,无意中听到客户提到现在有山有水又能远离尘嚣的地方越来越少,她想,自己的家乡多的是这样的地方,于是毅然回乡创办民宿。“我看中家乡乡村旅游这块,乡村振兴后,周边配套设施越来越好,这里就是大家心目中的桃花源。”如今,小小的景行山居搭乘乡村振兴的东风,一年能够接到游客10万人次。钟旭映面带微笑,她坐在摇椅上,望着窗外桃花源的风景……
今年三月,长塘镇发展富民产业,凭借长塘独特的人文和自然优势,政府搭建平台,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出台奖励政策、听取百姓意见。“完善配套政策,为百姓提供培训业务和提供证照办理业务,指导农户内部装修。”长塘镇党委副书记卢立峰说,像景行山居和竹乡驿站就是很好的体现。
每天早晨,秦立飞和妻子都会从本村农户手中买新鲜的蔬菜。秦立飞是竹乡驿站6号的老板,一家老小都住在市区,桃园的房子就此闲置。“当初镇里办了个餐饮培训班,培训过的村民可以利用闲置农房优先开农庄,且政府帮忙代办执照。”竹乡驿站6号有四个包厢,八张桌子,每星期都有一定的客流量来这里吃饭。秦立飞说,农庄在笋季的时候是旺季,以前农户需要去外面卖笋,现只需将笋带到农庄便可出售。
竹,是长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按卢立峰的话说,长塘的竹笋,不可复制。长塘的竹笋甘脆可口,远近闻名。而作为竹乡的长塘,更是做“竹”了文章。在长塘镇中心小学,我们看到学生自己雕刻的竹制品。学校每星期一节课,只为传承独特的竹文化。
走过曲径通幽的竹林,一望无际的75亩的花海亦是乡村振兴的载体。格桑花迎风摇曳,恍如隔世,不久前,这里刚举办过“竹韵长塘”音乐节,“醉”了一群少年人。
去年村里打造70余亩花田,建起了木栈道、观景台,盘活资产造田造地20余亩,投资250余万元硬化道路,新建停车点位,建起了20余亩的桂花园和党建长廊、桃园村史馆,还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桃园村游客中心。今年,以“十里桃园、四季花海”为目标,村里计划盘活资产造田地32亩,投入500万用于田园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桃园村要打造出一个田园生态综合体,使桃园成为一个风光秀美的大景点。
今年59岁的长塘镇桃园村党总支书记朱来生从未离开过这个生他养他的村庄,从青丝到迟暮。走在溪水边,他骄傲地说,原来桃园村的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左右,村民靠竹笋为生,今年村集体收入已经60万元了,村民不仅可以开民宿和农庄,闲时依旧可以下地挖笋。
“这里到时候做温泉酒店,那里是房车基地……”对于桃园村的未来,朱来生充满着期待。
真正的宁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竹。桃园村有竹,有桃花源,打造田园综合体后,这里将成为人人都向往的地方。
漫步竹林,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