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转型、强监管,2020年的信托行业跌宕起伏,有些人继续探索,有些人仓皇逃离,那么真实的信托行业情况怎么样?信托是否已经跌下神坛,还是在继续发展?从信托公司发布的年报中,我们也许能一探究竟。
本文就在已经披露年报的信托公司中,选取了中信、平安、中融三家年报为例,看看行业发展的真实情况。
三家信托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业务开展依旧如火如荼。
根据年报披露,中信信托当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7.46亿元,同比增长21.76%;平安信托实现营业收入54.61亿元,同比增长16.72%;2020年中融信托营业收入也实现了小幅增长,为实现营业总收入55.00亿元(合并)。
虽然去年面临疫情影响及行业转型的双重压力,但从结果来看,头部信托公司仍然实现了较为稳定的发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行业竞争加剧、信托报酬率也持续走低,中信、平安净利润增幅均小于营收增幅,中融净利润则比同期下降21%。与两者不同的是,中融信托营业支出中的销售费用、投资管理费用上升明显,料为主动管理业务及投资业务增多引起的管理及销售费用上升所致。
三家的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均有大幅提升,行业资产管理能力持续增强。
其中,中融信托的主动管理规模占比最高。年报显示,期末中融信托主动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为6218.66亿元,占比高达86.66%,占比较期初上升10.5个百分点,远高于行业水平。
其次是平安信托,其主动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为3910.52亿元,占比为66.70%,占比较期初上升8.5个百分点。
中信信托主动管理型资产规模6613亿元,占比升至54%,也是近年来最高水平。
近年来,监管要求行业“两压一降”,并下达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同时降低金融同业通道业务,并加大风险处置力度。从三家年报来看,压降效果十分明显。
虽然有两压一降的压力,信托行业产品存量规模被压降至20万亿以内,回到4年前的水平,但是行业发展态势依旧看好。
中融信托的年报中显示,2020国内经济保持较强韧性,金融乱象整治工作提升了行业环境,以及国民财富不断积累带来了很多新兴业务的发展空间,这些都促进了行业平稳发展。
不过,三家公司在年报中均提及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是受疫情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下行影响;二是风险叠加,风控压力加大;三是监管机构调控力度持续加大,公司转型压力和经营压力加大。
转型方向上,三家的重点既有重合,亦各有特色。
平安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姚贵平表示,公司在2020年加速主动转型步伐,升级打造以特殊机会为特色的领先多元投资平台,构建从非标向标、从融资到投资、从规模优先到质量优先的全新增长模式。平安信托年报中,公司特殊资产全年累计投资规模突破200亿,成功落地债务重组、项目纾困、破产重整等模式场景。此外,作为国内家族信托发展的开拓践行者,年内家族信托规模同比增长超100%。
中信信托的重点则放在家族信托与保险金信托、标品业务、消费金融上面,据悉其家族信托与保险金信托持续领跑,2020年,公司家族信托和保险金信托客户规模超过3000名,受托资产规模近人民币500亿元,同比增长44%。另外,公司在标品业务和资产证券化业务上,也均有产品创新,同时公司还是唯一设立下属消费金融公司的信托公司。
家族信托、消费信托也是中融信托的重点发展领域。据报道,中融信托家族办公室服务已服务超千人,去年不论是资产管理规模,还是客户追加数量及规模,同比增长率均超过110%,且基本均为主动管理业务,成为信托业转型的又一亮点。同时中融信托自主研发的“天巡”(原名牧羊犬)系统,目前已基本实现自主风控审批、自主支付、大数据存储和挖掘、贷后资金安全监控等功能;并对接央行征信系统,能够实现T+1上报个人和企业征信数据。
中融在房地产业务的开展上也颇具特色,公司声称,在“房住不炒的原则之下,坚持发展住房建设+存量物业升级改造业务。旗下长河资本团队将北京北三环原百盛大楼更新改造,整租给德国大众集团作为中国区总部。另外由其操盘的上海中融信托大厦以及美国西雅图高端长租型公寓都已成功完成项目退出,并为投资者赢得可观的收益率。
此外,标品投资、股权投资以及资本市场业务也都是共同的重点。虽然,这些特色的转型业务被很多信托公司看重,但是经过几年发展,头部公司更有优势,业务集中度较高。
据中信登数据,2020年末,家族信托规模较2020年初扩大80.29%,参与家族信托业务的信托公司数量也由2013年的6家增加到2019年的35家,其中建信信托、山东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等公司的家族信托业务规模排名居前,四者规模占比合计超60%。
年报中,中信信托报告期内为受益人分配信托收益682亿元,平安信托在2020年累计向受益人分配收益336.1亿元,中融信托在报告期内也为受益人分配了547亿元信托利润。在去年如此动荡的市场环境下,头部信托公司仍然较好实现了风险管控,为投资人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3月份共计成立集合信托产品2325款,环比增加54.71%;成立规模1640.88亿元,环比增加67.08%。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来看,集合信托均有不小的增幅。这组数据也反映出,信托产品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明显增加。
有媒体报道,由于信托投资者依旧愿意投资固收类的非标产品,因此少部分非标项目一旦推出,很快就被“秒光”。
不过一位北京的信托财富团队负责人表示,由于融资类业务今年将被持续压降,固收类的非标产品发行量将进一步减少。不过信托公司正在推出更多股权投资类、标品投资以及投资资本市场的产品,路演中也得到了很多投资人的关注和青睐。他认为,非标转标、打破刚兑是行业必经之路。这虽然对信托公司提出了挑战,但是随着投资人越来越成熟,市场也将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