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苏娜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庆的发展史上出现过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文化现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本项目立足历史文化传承,结合历史街区城市更新要素,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磁器口古镇进行保护、活化、利用。
从2019年开始,项目团队通过《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磁器口片区整体提升规划》引领,以磁器口这一个点的有机更新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开展了规划片区内《磁器口磁童路主题功能策划暨概念方案设计》、《磁器口横街建筑风貌提升与景观环境整治概念方案设计》、《沙坪坝区老旧片区改造提升工程(磁童路片区)设计》、《沙坪坝区老旧片区改造提升工程(磁横街片区)设计》、《磁器口中国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修复提升项目设计》和《磁器口古镇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等一系列城市更新实践项目。
(一)总体思路
区域整体统筹。按照“以城市体检推动城市更新、以系统施治谋求综合提升”的思路,全面梳理片区现状城市问题,深入研判症结所在。多视角谋划“巴渝活化石、文化新地标”总体目标定位。
分区分类施策。核心保护区严格落实保护规划要求,强调传承历史文脉,建立“分类型、抓要素、塑节点"的微更新方法体系,以绣花功夫改善古镇整体风貌。建设控制区和周边环境协调区,强调与传统巴渝空间街巷尺度及建筑风貌的契合,发展创新业态,讲好历史故事,探索内涵与外延、传承与创新“双并举”的有机更新模式。
(二)实施策略
(1)坚持问题导向,整体谋划精准施策。以问题为导向,紧抓交通拥挤、空间杂乱等环境品质问题,实践以规划设计统筹项目实施的更新模式。针对四类更新区域不同的现状问题及更新需求,分类提出更新项目及指引。(2)厚植文化基因,提升场所人文内涵。系统性梳理和挖掘磁器口历史文化资源,构建磁器口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立足区域格局,以文为核,策划一系列文化项目,青瓷坊、磁器口古镇游客服务中心、1949大剧院、磁器口后街、特钢厂科创园等项目相继实施。(3)下足绣花功夫,小尺度渐进式更新。针对古镇建立“加强文化保护、营造历史氛围、活化街区资源、更新配套设施”保护修缮原则。坚持不拆一栋民房,清理风貌不协调要素。以菜单式手法更新门窗、店招等外立面构件,排线穿管,规整外立面管线﹔美化空调外机及市政设备箱。(4)建立长效机制,共谋共建共治共享。探索“以城市体检推动城市更新、以系统施治谋求综合提升”的更新思路,形成“体检为根、规划为干、专项为枝、项目为叶”的“树形”项目生成工作方式。
在总体规划的指引下,形成三个片区城市更新成果。
磁正街片区(核心保护区):本次设计指引范围约10.3公顷,包含幸福街、磁正街、磁横街(核心保护范围)及周边支巷,为磁器口古镇的核心景区范围及部分建设控制地带。以“重保护、轻介入、渐进式”的保护手法对街区进行更新修复。
磁童路片区:磁童路改造前为一条兼顾城市日常交通与过境交通功能的车行道,是进入古镇的主要通道。项目从片区整体扩容提质出发,通过交通模型论证,将步行化范围划定为沙磁巷至金蓉门,共1.3公里,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景区人流量过载问题。功能上,实施以“青瓷坊为核心+旗舰店铺带动”的方式进行功能业态更新。空间上,打通次支街巷,延续古镇鱼骨状的格局,建立“一街四巷五廊”的空间结构。地面景观设计汲取古镇典故及文化,设计吊脚楼风情、老街故事等步行街八景。
磁横街片区:磁横街片区改造范围约1.8公顷,长220米,东接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西至与蔡家湾拆迁区域交界处。通过共建——注重排危整治,完善基础安全设施;共治——强化品质提升,建立社区自治机制;共享——激活空间价值,营造鲜活公共空间,三项城市更新策略,凸显其商住融合的场景片段,打造为可游可憩的特色枢纽片区。
活化历史价值。以弘扬磁器口古镇历史文化价值为核心,扩展周边业态,提升门户形象,实现历史价值的延展,文化价值的传播。
疏通城市脉络。以保护磁器口古镇原有空间格局为基础,形成贯穿磁器口古镇片区的环形步行空间系统,扩充磁器口古镇容量,提升景区通达性,疏通步行体系脉络。
提升生活品质。以提升磁器口古镇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重保护、轻介入、渐进式,对现有建筑环境进行整治,切实提升商旅环境、居住环境品质。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本项目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牵头,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配合完成)
(图片来源: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