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4日讯 11月14日,东营市举行《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从规划编制的特点、主要内容和取得的初步成效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据悉,《规划》主要体现出“启动早、站位高、谋划实、抓得紧、效果好”等5个特点。
启动早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作出重要讲话后,市委即在当年10月份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明确提出成立市级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谋划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成为在全省乃至整个黄河流域中最早部署安排,率先启动规划编制的地市。
站位高
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的政治意义,高度站位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先进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规划编制。站在全流域谋划入海口,做好入海口服务全流域,牢记“国之大者”,勇于担当作为。
谋划实
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吃透把准中央部署要求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分析黄河三角洲生态特征、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等因素,聚焦构筑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新格局、新优势,研究提出符合黄河三角洲保护和发展实际的思路举措。同时,为强化规划支撑,在市级层面先期编制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9个领域的专项规划,谋划论证了一批高质量项目,形成总分结合的“1+9”规划体系,确保了《规划》内容坚实、框架科学,实现前瞻性、引领性、可操作性的相统一。
抓得紧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领导小组会、相关专题会以及专家、代表咨询会等会议进行论证研究,紧密推动规划编制进展。同时,坚持上下联动,积极向国家、省规划编写单位汇报对接,及时衔接国家和省规划思路;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反复征求社会层面意见,不断深化完善规划内容,全面增强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
效果好
经过各级共同努力,《规划》经市委六届九次全委会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是全省沿黄地市中第一个制定完成并实施的规划。中央发布的国家规划纲要中,包括黄河三角洲战略定位在内的58项元素有所体现。山东省发展规划中体现内容也达130多处,其中纳入的重大项目89个,占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东营考察期间,对全市有关工作多次给予肯定,多次讲“很有战略意义”。这充分说明,全市的规划符合中央和省委战略部署,符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深远的影响。
同时,《规划》从结构谋篇上共设计15章56节11个专栏,主要分为4个大的板块,即规划背景、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背景(第1章)
阐明了编制规划的来由、范围、时限,分析了机遇挑战、基础条件,提出了相关方面的重大意义。
总体要求(第2章)
提出了保护和发展的指导原则、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等内容。具体思路上突出把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加强国土空间管控,确保生态安全,形成“一园两带多廊道”的生态保护格局、“一核两翼多平台”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和“一心两翼”的城乡空间格局,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盐碱地高质高效农业创新高地、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沿黄沿海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交通物流重要节点城市等发展定位。
战略任务(包括12章42节,总体上围绕战略定位的内涵来组织)
全面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全面提升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打造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典范。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深度推进节水控水行动,增强区域供水保障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
保障黄河三角洲长治久安。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黄河三角洲安全保障水平。
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陆海协同,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农业、工业、城乡生活污染等治理,建设美丽黄河三角洲。
打造现代能源石化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绿色循环能源石化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石化关联产业和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和发展能级,打造链条强韧、价值高端、竞争力强的万亿级能源石化产业集群。
构建创新融合型新支柱产业体系。以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为主攻方向,持续优化产业创新生态,加快打造创新型新支柱产业集群,锻造东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坚持陆海大农业统筹发展理念,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开展绿色循环高效农业试点示范。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中心城区引领作用和各县区比较优势,积极建设现代化湿地城市、发展高水平县域经济、统筹城市转型和品质提升,增进民生保障水平,构筑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格局。
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加快推进高铁、航运、航线、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联通黄河流域便捷交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打响黄河入海文化旅游品牌。推动黄河入海文化与生态文化、石油文化、红色文化等深度融合,推进精品旅游项目建设,打响“黄河入海”旅游品牌,将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典范。
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发挥东营入海口的优势,构建陆海内外联动开放合作格局,打造连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沿黄沿海开放合作新高地。
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创新多元化生态保护机制、构建节约集约用水长效机制、完善高质量发展市场化机制,建设形成更加高效规范的制度环境。
保障措施(第15章)。提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创新支持政策、严格督导考核,对标对表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承担国家使命,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和体制机制保障。
东营市规划实施两年多来,市委市政府以规划为抓手,带领全市人民,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系统推进、狠抓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牢固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连续两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居全省首位;
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扎实推进,东营市荣膺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
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提升。全面完成“十三五”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市域内骨干河道流域综合治理,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高质量发展态势愈加强劲;
发力主攻链条经济,7大产业18条产业链全面建立“链长制”。2021年全市创新能力指数列全国地级市第23位,创新资源指数、创新绩效指数均位居全省第2位;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成效突出。设立黄河文化(东营)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入选全国“非遗在社区”试点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河入海”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滩区展区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面完成黄河滩区19个村脱贫迁建工程;建成杨庙、龙居、胜利3个黄河展区新社区。同步高标准推进产业就业、设施设备、管理服务等工作,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闪电新闻记者 王代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