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在苏州的诚品书屋偶然间看到一本《大正--百花盛放的新思维・奇女子》,是日本作家茂吕美耶所作的。主要描写了日本大正时代的社会百态,特别是一位位新女性在这个时代争奇斗艳,显示出了百花齐放的社会景象。然而,在进入大正时代之前,整个日本社会正处于明治时代末期,政治、经济、产业、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当时,表面上看起来日本经济变得富裕起来,交通、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校制度也齐备,出版业兴盛,文化体育和艺术深受西方的影响。日本社会也就是从明治时代开始逐渐除去了平安时代、江户时代的旧思维和旧的生活方式,市民生活西化速度发展很快。都市里的男性开始戴绅士帽,身上穿着长披风,手上拿着手杖出门,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咖啡厅和酒吧享受咖啡和啤酒带来的乐趣。富裕阶层的女性开始使用雪花膏、西洋粉、香水为自己化妆,并会去帝国剧院观看歌剧,出席各种晚宴,回家后弹钢琴或拉小提琴,闲暇之余倾听留声机传来的西洋音乐。
体育运动也普及迅速。棒球在明治四年(1871年)便传入到了日本,并于明治36年(1903年)举行了第一次早庆战(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每年举行的常规对抗赛),公司和学校也各自组成棒球队。女学生则流行打网球和骑马。冬天享受滑雪、溜冰。划艇比赛也很兴盛,每逢春天,东京的市民会前往隅田川观看划艇比赛。
然而,在1912年那个炎热的7月19日,夜半传来了“天皇垂危”的号外。股价下跌;电车驶至日比谷半藏门前时都是缓慢行驶。有人说:“我是明治中期出生的人,随着明治时代而成长,始终相信明治时代永远不会结束,这下,我感觉日本好像也会跟着垮掉。”
1912年7月30日,日本明治天皇逝世,大正天皇即位,改年号为大正。“大正”一词出自《易经》第十九卦中的“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大正这一年号过去曾四次被选为候补,在大正天皇即位改元时被采用。按《大正天皇实录》,同时尚有“天兴”、“兴化”为候补年号,而天皇采“大正”为用。
大正时代虽然仅有十五年,但整个社会从明治时代的自上至下的强制性变革到大正时代由下至上的民主运动。并在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都市和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正文化是以都市为中心,从民众中爆发的大众文化,同时,也是女性正式跨入社会的时代。
以平冢雷鸟为代表的新时代女性发起的女性解放运动和教育运动蓬勃兴盛,出现了“新女性”层。适合女性的职业陆续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除了传统行业的事务员、电话接线员、打字员以外,更是出现了公共汽车服务员、百货公司服务员,以及在海洋和飞机上工作的海洋小姐和空姐。在街上随处可见美国女影星的海报,“摩登女郎”和“银逛”(在银座逛街)成为了流行语。
真正促使日本,特别是东京附近开始大规模基建和发展的一大原因是发生在大正十二年(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1923年9月1日上午11点58分,日本南关东发生了里氏7.9级的大地震,震中位于神奈川县相模湾的伊豆半岛。此次地震共有340万人受灾,其中死者9万多人,倒塌建筑44.7万余户,总计经济损失45.7亿日元,而当时日本国家预算约为15亿日元,可见损失甚大。
为了救济震灾后的东京、横滨地区的经济,日本政府开始大力扶持地方经济。既然多地已经毁于一旦,不如推倒重建。于是一项崭新的现代都市建设跃然纸上。东京地区开始仿效大阪地区的复兴发展,百货公司和电影院、餐饮店陆续进军副都心。因此,副都心的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复苏前就有的“の”字形路线,增加了一条山手线,此路线于大正十四年(1925年)完成。
私营铁路线在大正十一年(1922年)左右,以副都心中心为起点,包括西武、东武、目蒲、东横、小田急等私营铁路线呈现出建设高峰的态势。其他都市都增加了公共汽车路线,东京市内也出现一律一元的出租车。随着震灾后的都市功能多样化,上班场所和住宅区之间出现了电影院、剧场、舞厅、餐馆、百货公司、酒馆等场所,吸引了一大批上班族。
由此,上班族逐渐从市中心迁往郊外的住宅区,铁路和市营电车、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达,一下子增加了很多“通勤”上班族。据说,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便开始推出通勤定期车票。
大正时代中旬开始,领固定工资的上班族骤增,集中在都市的人口开始向往高质量的郊区生活。又因为关东大地震的影响,很多灾民被迫前往郊区,这就让很多人通过搭乘电车往返于都心。电车的列车时刻表也日益改良。大正十三年(1924年)时,东京至中野的电车时间已经缩短为3分钟。“交通高峰时间”一词正是在此时出现的。
大规模的建设势必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充满活力,也带来了大量的生产和消费需求。随着上班族的兴起,“专业家庭主妇”也随之出现。官僚、律师、办公人员等新知识分子和在工厂工作的工人不断增多。他们陆陆续续在都市里组建了家庭,生活方式和数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逐渐开始盛行丈夫负责在外面赚钱养家,妻子在家做家务照顾孩子。
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中坚的上班族过着相当充实的生活。男性们穿西装,用万宝龙和百利金的外国钢笔,拿着怀表和柯达相机;女性们“今天帝剧,明天三越”,把看剧场表演和逛三越百货当成了时代前沿的新鲜事。
据书上记载,大正末期的上班族初次任职薪水是大学毕业五十到一百日元,当时的木匠日新约三元五十钱,女性打字员的平均月薪是四十元,电话接线员是三十五日元,事务员是三十日元。物价方面,米一升为二十五钱,啤酒一瓶三十五钱,出租车则仅限市内一律一元。
另外,随着女性的崭露头角,先后出现了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创始人吉冈弥生、日本第一号女优川上贞奴、为爱而活的恋情女诗人与谢野晶子、日本魔术女王松旭斋天胜、日本第一位近代女优松井须磨子、新女性的旗手平冢雷鸟、与其画中的女人竹久梦二等人,为大正时代日本社会的民主主义添上了不少光彩,也书写了一部部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
在本书的结尾处,作者列出了日本明治后期与大正时代生活史年表(1898年-1925年),其中的很多事件都能够引发我们对日本发展的深深思考。笔者抽出一些事件和读者进行分享。
1898 明治三十一年
4月 日本银行开始录用定期工作的女子职员。起初称为“女工”。并设置有女性卫生间。
12月 日本东京上野公园带狗的西乡隆盛铜像完成。
日本国内自行车保有台数3.5982台;长崎、长野、鹿儿岛各市第一次点亮电灯;美国纽约市诞生。
1899 明治三十二年
1月 东京开始全市供应自来水
日本国产电风扇上市 ;中国人陈平顺在长崎开张“四海楼”,拿手料理是什锦汤面,也就是现在的长崎杂烩面 。
1900 明治三十三年
1月 高岛屋第一次录用女店员
2月 三越吴服店(三越百货公司)录用3名女店员
3月 制定小学生体检规则
5月 美国旧金山日本侨民会为了庆祝皇太子婚礼,奉献美国制电式四轮汽车。在三宅坡试驾时,误转动方向盘,落到皇居护城河。标志着交通事故的开始。
6月 因人口、车辆增多,警视厅制定交通规则,正式采用“左侧通行”。自古以来,日本武士在左侧佩刀,如果走右侧,刀鞘会互相碰撞,引起争执,而且左边冷不防遭受攻击的话很不利,自然而然形成“左侧通行”。警视厅沿袭这项旧习。
12月 吉冈弥生与丈夫一起创立“东京女医学校”。日本最初的女医师专门学校,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的前身。
个人消费支出平均每人一年123元56钱,每月10月30钱。
1901 明治三十四年
4月 警视厅废止人力车,采用自行车。日本全国警察开始练习骑自行车
1902年 明治三十五年
1月 陆军步兵第五联队的官兵210人在青森县暴风雪的八甲田山遇难,199人冻死。日本山岳遇难史上最大事件
法国1岁孩子接种疫苗义务化。
1903年 明治三十六年
7月 三井吴服点招募女子职员,应聘者蜂拥而至,录用20人
秋季,中国从日本聘请3名保姆,在湖北省武昌设立幼儿园。标志着中国幼儿园的开始
1911年 明治四十四年
3月 日本丸之内“帝国剧场”开幕。钢架钢筋、座位全部是椅子的西式剧场。入场费为特等座位5元,一等座位2元50钱,三等座位80钱
12月 小学入学率98%,上学率90%,义务教育制度大体落实
1912年 明治四十五年/大正元年
7月 明治天皇驾,61岁。嘉仁皇太子即位,“明治”改元“大正”。直至9月17日,各大报纸页面均用黑框
8月 手动式吸尘器上市,1台60元
12月 中华民国首批留学生抵达东京
1914年 大正三年
1月 建筑明治神宫。在代代木建设神殿,在青山建设拜殿,总额300-400万日元
1922年 大正十一年
7月 作家森鸥外去世,61岁
11月 资生堂销售眼影,发动女性化妆革命
1925年 大正十四年
1月 东京出现家庭生活全部电气化的新式文化住宅
3月 东京广播局(NHK)开始试验收音机广播,7月正式广播。
6月 东京广播剧首次录用女性广播员,负责家庭讲座。
本文章内容引自日本作家茂吕美耶的《大正:百花盛放的年代・奇女子》一书,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转载。
欢迎关注头条号:锦少在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