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市场刚刚经历了多年来最动荡的月份之一,但由于收益率有吸引力和低波动性,加之市场预期美联储等全球央行加息进入尾声,新兴市场外汇套利交易,即借入低收益货币,买入那些提供高收益的货币的交易,再次受到欢迎。
外媒追踪的借入美元、买入一篮子新兴货币的指标今年以来已反弹近5%,摆脱了此前连续三年的亏损情况,触及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3月,对美国银行业危机的担忧使得市场押注美联储紧缩周期即将结束,这一指标的回报率超越了发达市场同类指数。
同时,外媒汇编的数据显示,借入美元,买入匈牙利、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的货币的套利交易,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均超过6%。2023年截至上周五,23种上述外媒追踪的新兴市场货币中,有17种录得正回报,而这些货币大多数在去年亏损。
新兴市场外汇套利交易重燃
根据美国劳工部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3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1%,涨幅较2月收窄0.3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3月CPI同比上涨5%,涨幅较2月收窄1个百分点,为2021年5月以来最小同比涨幅。这缓和了市场对核心通胀加速上升的担忧,也令市场对美联储可能在5月加息后停止加息的预期进一步上升。
机构NatWest Markets Plc的新兴市场策略师达利(Eimear Daly)称:“与直觉相反,3月金融市场波动反而成了重新点燃新兴市场外汇套利交易的入场券。投资者将被进一步吸引回新兴市场的高收益货币进行套利,现在市场上可供套利的新兴市场货币也很多。”
事实上,不仅美联储,市场预期,由于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全球大部分主要央行此前的激进货币紧缩政策似乎都即将结束,因而,尽管外汇市场存在波动,可能会侵蚀一部分潜在回报,但投资者对新兴市场高收益货币套利交易仍有信心。
花旗集团外汇策略师皮克特(Adam Pickett)在研报中写道:“新兴市场货币的回报率在美国经济衰退环境中通常表现良好,因而,套利策略也开始重新变得有趣。新兴市场的固定收益和股票可能仍在挣扎,但新兴市场外汇市场可能是一个更好的藏身之地。”
有分析师表示,一些新兴市场货币是特别有吸引力的套利目标,因为它们的央行此前为了抑制通胀,进行了先发制人的加息。
GAMA资产管理公司(GAMA Asset Management SA)全球宏观投资组合经理梅洛(Rajeev De Mello)表示:“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都已大幅加息,其中许多更是在美联储之前就开始加息,加息幅度更大,因此许多新兴市场的收益率都很有吸引力。”具体而言,他认为,最有吸引力的套利交易目标货币包括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印度卢比、捷克克朗和波兰兹罗提。
以巴西为例,巴西央行早在2021年3月就开始加息,累积加息1175个基点至目前13.75%的基准利率水平,与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的利差高达875个基点。梅洛称,这一利差是一个相当大的缓冲,可以抵消巴西雷亚尔的任何潜在疲软和波动。此外,墨西哥、哥伦比亚和智利的基准利率均为7%或更高,而目前隔夜掉期市场预期的美联储利率峰值为约5%,也就是上述这些新兴经济体的基准利率也远高于美联储利率终值,因而也具有套利价值。
外汇波动率低、增长前景更优
新兴市场外汇套利交易的吸引力还在于外汇波动率低以及新兴市场增长前景优于美国。
尽管3月,由于对银行业危机的担忧,新兴市场外汇的波动加剧,但这一波动率水平眼下已经回落,对新兴市场外汇套利交易的潜在威胁也因此越来越小。摩根大通一项衡量新兴市场货币一个月隐含波动率的指数,在3月中旬银行业危机时一度高达11.1%,而进入4月后已跌至9.9%。衡量七国集团(G7)货币波动率的相应指标也从11.7%降至10.1%。在2021年底时,新兴市场的货币波动率指数曾达到G7货币波动率指数的2倍之多,而如今,这两个指标的水平几乎持平,减少了新兴市场货币套利交易的外汇风险。
而回到货币依赖的基本面因素,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前景也优于美国,因而能够继续保持对美国的利差优势。
虽然美联储负责监管业务的副主席迈克尔·巴尔此前表示银行业“稳健且有弹性”,但最新的美联储3月会议纪要显示,与会人员就硅谷银行倒闭以及3月初金融市场动荡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认为,美国银行业危机产生的后果可能会使美国经济在今年晚些时候陷入“温和衰退”,在随后两年内复苏。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预期美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1.6%和1.1%,虽然较1月预测略微调高,但仍低于对新兴市场今明两年3.9%和4.2%的整体增速预期。IMF对新兴亚洲的预期更高,预计今明两年经济增速为5.3%和5.1%。
TS Lombard的新兴市场宏观战略董事总经理哈里森(Jon Harrison)表示:“我们认定的核心场景是,美国出现温和衰退,美元在某个区间波动,这应该有助于新兴市场货币套利交易。”在他看来,新兴市场货币套利交易的最优货币是巴西雷亚尔和墨西哥比索,因为这两个货币将得到“鹰派”央行货币政策和相对较高的实际利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