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曹璐
最近一个月,关于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大银行”,601818.SH)的一连串信息挑动着市场的神经。
一方面,光大银行披露的业绩“答卷”,成绩一般般。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光大银行全年营收为1528亿元,同比增长7.14%;资产规模达到5.9万亿元,同比增长9.95%。二者增速较之去年同期均有所放缓。此外,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等三大指标均低于行业水平。
另一方面,光大银行再次因“数据质量及数据报送”问题被监管层“点名”,因涉及EAST系统数据等18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开490万元“罚单”;与此同时,近年来高层人事变动也让其处于风口浪尖。
面对种种问题,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光大银行会迎来怎样的变化?
部分指标低于行业水平
据年报数据披露,截至2021年底,光大银行全年营业收入1528亿元,同比增长7.14%,相较于招商银行、平安银行超过10%的营收增速,仍有一定的差距;拉长至近三年数据来看,光大银行的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从20.47%下滑至个位数。同时,其归母净利润增速波动较大,分别为10.98%、1.26%、14.73%。
光大银行近三年数据表现(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数据
资产质量是投资者判断银行投资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市场对银行的相关风控指标尤其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光大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14亿元,比去年末减少3亿元;不良贷款率1.25%,同比减少0.13%;拨备覆盖率为187.02%,同比增加4.31%,不过,这一数值与行业相比仍有差距。据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数据,股份制商业银行在2021年四季度的拨备覆盖率为206.31%。
光大银行拨备覆盖率与行业对比情况
资料来源:光大银行年报及中国银保监会
在资本充足率水平方面,2021年末,光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91%、11.41%、13.37%。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经连续三年下滑,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9.2%、9.02%、8.91%。
此外,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8%、12.35%、15.13%。可见,光大银行的三项指标均低于行业水平。
从二级市场来看,光大银行今年以来的股价持续在3.05元至3.51元间窄幅震荡。截至今年4月7日,该行收盘价为3.35元/股,年内微涨0.9%;市盈率(TTM)4.17倍。
被罚490万内控需提升
作为银行业健康发展的根基,合规问题一直被业内外高度重视,监管机构也频频剑指内控漏洞。近期,银保监会对21家全国性中资银行机构EAST数据质量进行专项检查,并连续公布多张百万元级罚单。
其中,光大银行因监管标准化数据(EAST)系统数据质量及数据报送存在“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EAST数据存在偏差”等18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490万元,是案由数量最多且处罚金额最高的商业银行。
所谓EAST,是指监管标准化数据系统(Examination&AnalysisSystemTechnology),该系统包含银行标准化数据提取、现场检查项目管理、数据模型生成工具、数据模型发布与管理等功能模块,目前该系统已迭代至5.0版本。
光大银行被罚情况
资料来源:《投资者网》据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整理
“监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是银行机构内控合规的内在要求,更是贯彻落实政策部署和监管要求的具体体现。”银保监会在2022年3月25日强调,银行机构要切实承担数据质量的主体责任,对照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的相关要求,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强化数据质量管控,持续提高数据报送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实际上,业内外注意到,光大银行因“数据质量及数据报送”问题被罚并非首次。早在2020年5月,银保监会因数据报送问题对八家银行开出罚单,而光大银行正是其中之一。其因向检查组提供与事实不符的材料、账户设置不能如实反映业务实际等问题被罚160万。
资料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但值得玩味的是,光大银行曾在2021年与某机构联合发布了《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估值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展示商业银行如何构建和优化数据资产估值方法体系,并以光大银行的案例来指导实际工作。对于《白皮书》,光大银行在2021年年报中以这样一句话进行自我评价:“引领行业数据资产估值体系建设。”
同时,《投资者网》查阅企查查数据也发现,在光大银行92项专利信息中,以“数据”作为关键词的专利就有26项,足以显示其在该方面所下的功夫。但从被罚案由中的“漏报”“错报”“未报送”“偏差”等描述词汇来看,这番“功夫”仍欠水准。。
资料来源:《投资者网》据企查查数据整理
人事变动频繁迎“新帅”
在年报发布前夕,即3月24日,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因工作调整已提交辞呈,辞去董事长、非执行董事等职务。同一天,建设银行也发布关于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行长王江辞任的公告。
两大银行各有“大将”辞任,而后者的名字又出现在光大银行董事会成员名单中,这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李晓鹏曾在工商银行、招商局等单位履职,2018年3月出任光大银行董事长,上任后带领该行聚焦于财富管理,确立了“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愿景。在辞任公告中,光大银行表示在其任职期间,“财富管理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据《投资者网》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光大银行高管层变化颇多,2019年至今已超过15次,涉及董事长、行长、副行长、董事会秘书等职务。仅以行长为例,就有三次之多,分别为葛海蛟、刘金、付万军。
光大银行近三年人事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Wind
另一方面,建设银行则在公告中称,“对于王江在推动服务实体经济、深化数字化经营、强化风险管控、推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本行董事会给予高度评价并深表谢意。”
资料显示,王江出生于1963年,在建行系统工作近20年,拥有着丰富的银行从业背景;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先后出任中国银行行长,并兼任中银香港(控股)副董事长及非执行董事;2021年2月出任建设银行行长;自2022年3月起任光大银行党委书记,非执行董事(候任),现任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
在2021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光大银行行长付万军曾表示,“目前,光大银行的业务转型可以说正处于我们最需要咬紧牙关的时候,可以说是最关键的时候。”
那么,随着李晓鹏的离去、新任领导班子的上线,光大银行转型会激起怎样的浪花,相关“软肋”能否弥补,以及未来将驶向何方,《投资者网》将继续关注。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发布日期:2022-04-08 09:48:12 所属分类: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