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港股市场,真是屋漏跟添连夜雨,什么不好的利空都碰上了。
在恒生指数成份股中,互联网、银行、地产、大健康是权重最大的四大天王,每一个都对指数乃至整个港股市场影响举足轻重。
但从去年开始,除银行之外,其他三大天王不断轮番被锤,直把港股砸出一个个坑,如今好不容易监管政策对这些行业有所纠偏,让指数有喘息机会,但没想到的是,随着近期本地银行股的2021年度业绩公布,这最后一个阵地貌似也守不住了。
今天,恒生银行和汇控银行发布2021年度业绩,大概看,大转型之后的汇控业绩表现还算稳健,但恒生银行的业绩就让人大跌眼镜了。
在恒生银行业绩出来后,几大投行立马跳出来落井下石,高喊业绩远逊预期、维持减持评级。这下好了,其股价午后加速跳水最后收跌超10%,连带其他地产股都集体暴跌,恒指也同样再次遭殃。
结合近期渣打、汇控、恒生银行等几家业绩数据,可以看到在过去一年香港本地虽然陷入持续的疫情冲击,但得益于海外经济活动复苏较好,整体还是维持较好的业务韧性的。
但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值得注意的趋势和端倪。
恒生银行看似利润增长非常可观,但总体营收规模是继续下降的。
而恒生银行则业绩压力更明显了,其股价的大跌,一方面是来自过去一年业绩的不及预期,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对于今年预期的担忧。
恒生银行成立于1933年,至今有近90年历史了,其在在香港有290个网点,服务超过350万人,也就是服务了近半的香港成年人。
2021年度数据显示,恒生银行的93.44%的业务在香港,大陆的业务仅6.06%,绝对称得上香港本地银行的标杆。
恒生银行的主营业务大概为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及环球银行及资本业务。其中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占比近7成,其具体业务包括提供广泛的个人客户对个人银行、消费贷款及财富管理,以及个人银行产品服务如往来及储蓄账户、定期存款、按揭及私人贷款、信用卡、保险、投资等。
2021年业绩数据显示,恒生银行期内总营业收入495.32亿港元,同比减少8.82%,净利息收入238.22亿港元,同比减少11.46%,股东应得溢利139.60亿港元,同比减少16.34%。
恒生银行业绩主要是受下半年影响,下半年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前之营业收入净额为港币158.56亿元,减少8%,主要是市场投资气氛转弱,非利息收入下跌28%。营业支出上升9%及预期信贷损失提拨有所增加,营业溢利减少港币42.15亿元,即41%。相比2021年上半年,股东应得溢利减少港币35.74亿元,即41%。净利息收入大致保持,赚取利息之平均资产增加1%,净利息收益率维持稳定,减少3个基点为1.48%。
对于加大扣除逾期信贷损失方面,恒生银行并非无的放矢,从数据看,其逾期信贷的业务方面确实出现了较大增长,2021年总逾期规模为36.71亿港元,同比增长了63.6%,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至半年的及逾期1年以上的均同比增加了1倍多。
最后,恒生银行整体营收利润的双降,叠加营业开支的大幅上升,让其整体成本效益比率大幅提升6%至42.6%,相对银行业来说,这个幅度已经比较大了。
这还是在公司总职工人数同比有所减少的情况:
恒生银行作为香港本地经济活动最紧密联系的金融企业,其业绩走弱也反映了香港经济发展承压的趋势。
这也可以从恒生银行的贷款分类中看出一二:批发及零售业、制造业两大类的贷款规模相比上一年明显有所缩小,其次是资讯科技及通讯业,这些都是香港本地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业务。如今都在显示收缩。
尽管2021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同比上升了6.4%,扭转过去两年的跌势,但仍比2018年的水平低约2%。同时这也是得益于海外疫情冲击导致经济封锁对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经济依赖加大。
但下半年香港的访港旅游仍然冰封,尤其是今年以来疫情的再度爆发,把香港的经济再度拖入不利方向。
目前香港的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在持续发酵,截至22日零时,香港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211例,新增死亡病例32例。香港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66574例,这已是连续三日确诊者超过六千,给香港医疗系统带来压力,同时也对香港经济和社会民生带来重大影响。
尽管现在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内地也持续给予非常大力度的抗疫支持,但鉴于香港的实际情况,疫情控制工作想要取得足够成效可能还要较长的时间。
近日香港总商会修订今年经济预测,预料今年香港经济实质增长1.2%,较去年12月时的预测下调1.6个百分点,同时总商会又预计,年底时香港失业率将达到4.8%,较原来预测调高1.1个百分点;全年零售销售下跌2%,原先估计是增长5%。至于商品出口增长就由7%调低至6%。
另一方面,作为反应香港经济景气度的楼市在近期也出现了走软趋势。2022年1月香港的所有种类楼宇注册买卖合约共5911份,比上月下跌16.5%。该数字为2020年9月以来的新低。香港1月楼宇买卖合约总值544亿港元,环比下跌38%,同比亦下跌18.6%。
可以预计,在疫情更加肆虐的2月,这个数据可能变得更不容乐观。
最终,这些因素反应在香港本地的金融服务也方面,尤其本地银行业务方面,肯定会是一个不利的影响。
这或许也是市场对于恒生银行今年业绩预期表示担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