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近日,广州地铁集团正式发布2021年《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这是广州地铁连续编制的第22份年报和第8份社会责任报告。两份报告主要呈现了广州地铁过去一年在经营管理、地铁建设、安全运营、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报告显示,广州地铁总资产为5269.35亿元,全年完成广州市重点项目投资780亿元,实现经营收入134.6亿元,利润总额4.3亿元。2021年,线网总里程突破600公里,全年运送乘客28.34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776.45万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比例为61%,较去年上升4%,乘客满意度达9.47分(满分为10分),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拓宽线网
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
2021年,广州地铁立足大湾区建设发展新格局,平稳推进新线建设,顺利实现首批城际项目广州东至花都天贵、芳村至白云机场、白云机场T3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开工,加速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
同年9月28日,“大湾区最快地铁”十八号线首通段(冼村至万顷沙)顺利开通,实现了南沙自贸片区至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的时空目标,至此,广州地铁构筑起了总计15条地铁线路、2条有轨电车线路、2条城际线路,总长672.28公里的大湾区线网。其中地铁线路589.38公里,车站290座,运营线路里程在国内排名第三、世界前五。
用心服务
护航市民美好出行
报告显示,广州地铁2021年实现安全运行4.51亿车公里,列车服务可靠度达1220万车公里/件,保持行业前列。为全面保障市民乘车安全,广州地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实施乘客进站“佩戴口罩、测量体温、亮码通行”三个100%;全年启动安保响应11次,共计开展乘客安检15.2亿次,查获危险物品10万余件;同时实现AED设备全面覆盖地铁、城际线网各站点,进一步提升广州轨道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广州地铁持续提升智能服务与便捷服务水平,试点应用“5G+AI”技术,与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深圳、南昌6个城市实现地铁乘车码互联互通,在磨碟沙、琶洲率先改造投用智能客服中心,机器人全年受理乘客事务58万件,提升事务处理效率。为了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广州地铁持续优化运输能力,全年线网高峰上线列车增加26列,整体运能提升6%,开行花都—清城间直达列车13对,实现了广州至清远间16分钟一站直达。
绿色线网
助力国家“双碳”目标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广州地铁在线网及配套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营中,切实落实好各环节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措施,控制噪声、粉尘、污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提升节能降耗水平,努力打造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地铁工程,助力绿色低碳广州建设。据统计,广州地铁全年运营总能耗184,510万千瓦时,单位客运周转量综合能源消耗1.000吨标准煤/万人公里,较去年同期下降11%。此外,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节能系统,广州地铁在轨道交通行业内首次完整地提出了“站、场、线”全覆盖的绿色低碳轨道交通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获得2021年中国节能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21年12月3日,广州地铁推出了《大湾区轨道交通领域节能、储能先进技术及分布式能源综合应用》专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及轨道交通行业碳达峰工作行动策略。
科技创新
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广州地铁一直以来坚持创新发展战略。据悉,广州地铁2021年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达到45347万元,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6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项,技术和知识输出覆盖城市48个,全年牵头和参与重大科技项目25项。2021年9月,广州地铁与腾讯公司联合发布了新一代轨道交通操作系统——穗腾OS2.0,这是全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智慧操作系统,已成功运用于“大湾区最快地铁”十八号线。此外,广州地铁研发的国内首台模块化装配式站台门在十八号线投用,研发的国内首台全断面一体化隧道智能检测装备实现投用,全年推广应用孵化企业创新产品,新增合同额超过8000万元,全力加快从“传统生产企业”到“数字化企业”转变,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2年,是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的攻坚之年。广州地铁表示,将安全优质抓好多制式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努力成为行业典范,为大湾区轨道事业发展开创全新篇章。
【南方日报记者】谭超
【通讯员】陈子昕 司乔娜
[ 编辑: 李若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