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联储实施的货币紧缩政策影响下,一度冲高至9%以上的通胀率飙升得到了遏制,2022年7月以来,美国的通胀率已经出现持续下跌的趋势。美国的通胀率何时会回到可控水平,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不过,高通胀过后留下的后遗症,也许会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更为长期的影响。
2022年,受通胀和美联储加息的影响,美国固定资产消耗占GNP(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上升至16.79%的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消耗相对快速增长的直接影响,是国民收入占GNP比例的下降,而其产生的间接影响则导致了净结余占GNP比重的下降。
从长期的数据记录呈现的规律看,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战后通胀期留下的最大后遗症,就是固定资产消耗占GNP比例的提升,而其导致的净结余占比下降所形成的长期影响,在近40多年来美国的经济循环过程中,都在产生不断恶化的持续影响。
本文以美联储的数据为基础,以可视化图表的方式,为读者概括性地呈现了美国宏观经济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希望能够用量化的信息方式,帮助读者了解美国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循环过程中,各种不同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战以来,美国都是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如何看待美国经济发展,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课题。作为非经济专业人士,作者并不具备从经济专业领域解读美国经济发展的能力。基于网络的公开信息,结合数据可视化工具,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的观察,并分享给读者,是作者的兴趣所在。对相关经济专业的解释存在的缺陷,也请读者海涵。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爆发后,美联储再次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联邦政府也先后分3次发放了近5万亿美元的疫情纾困资金。在美联储和美国联邦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下,美国的通胀率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
为了抑制近40多年来最高水平的通胀,美联储不得不在2022年结束了量化宽松,开始以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对通胀进行抑制。在连续7次加息之后,美联储基准利率已经超过了4%,通胀率持续增长的势头也被遏制。
在连续两年的快速增长后,美国国民总收入(含GDP与跨境投资净收入)已经突破了26.3万亿美元。其中,除了其自身的经济活动带来的收入增长外,与通胀率对应的价格指数增长,也是美国国民总收入(GNP)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在通胀和加息的双重影响下,美国的固定资产消耗(维持地产、设备、软件及知识产权的消耗)也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其占GNP的比例达到了16.79%,也是二战结束后的最高水平。
国民收入占GNP比重下降,是固定资产消耗快速增长对美国经济带来的短期直接影响。而净结余占GNP比例的下降,则会在持续的经济循环活动中,对美国经济产生更为长久的影响。
作为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与货币发行量有着密切相关性的经济现象,高通胀的出现,总会带来货币政策的调整,为了抑制通胀而进行加息,是美联储作为美国央行主要的应对方式之一。
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美国通胀率水平最高,且波动幅度较大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期间,随着通胀率的涨跌,美联储基准利率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其结果,也导致了固定资产消耗的相对快速增长。从1968年到1982年,美国的固定资产消耗占GNP的比重增长了4个百分点。受到固定资产消耗过快增长的间接影响,净结余占美国GNP的比例快速下降,在10年多的时间里,从GNP占比的10%下降至5%以下。
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有资金来源,净结余占GNP比例的下降,也在很大程度上上影响到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尽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逐渐走出了高通胀的困境。但是,净结余占GNP比例大幅度下降,也使得美国经济发展失去了高增长的势头。
虽然,在美联储加息的抑制下,美国的通胀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是作为高通胀留下的后遗症,固定资产消耗占GNP比例的增长,仍会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一定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