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高考首日,考生们走出考场
关于高考的消息,总是牵动人心。更何况是,考生们的卷子要变了?
昨天,浙江公布了高考最新消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今年的高考,浙江省语文、数学和外语由教育部统一命题,选用全国新高考Ⅰ卷。这也意味着,浙江的语文数学学科,时隔近20年重新启用全国卷。
这么多年,高考卷经历了哪些变化?又为何要变?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高考卷的“分分合合”。
01
1977年,全国高考的大幕重新拉开。不过由于恢复高考的准备时间非常短,无法组织全国统一命题,当年的高考是各省单独组织的,命题差别很大。
第二年,高考才正式开始全国统一命题。1985年,上海率先进行高考改革试点,开始单独命题。2002年,北京开始自主命题。
在高考卷的历史进程中,2004年是个特别的年份。这一年,继北京、上海之后,教育部新增了包括浙江在内的9个省市实施高考自行命题。
工作人员在高考试卷保管室整理试卷,图片源于新华社
21世纪初,正值互联网兴起,高考试卷安全的压力确实不小。不少专家认为,分省命题可以降低全国大范围的高考安全风险。当时各省正在分阶段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也正是一个好机会。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2000年前后有媒体开始关注“倾斜的高考分数线”现象,不同省的分数线相差上百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无疑是复杂而多元的,但当时不少人认为,全国卷是造成分数线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出题的角度来看,分省命题可以充分考虑各地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的不平衡,更好地结合地方特色。
就拿作文题来说,2006年北京的作文题是“北京的符号”,2008年四川卷的作文题为“坚强”(当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2018年浙江卷的作文题为“浙江精神”,都带有各自的地域特色。
不过,回过头来看,全国卷的命题确实不容易。试想一下,如果全国卷出了一道关于大海的题,没见过海的孩子该怎么写呢?
试卷答题卡,图片源于视觉中国
02
到了2006年,全国实行分省命题的省份有16个,约占全国一半。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2015年。
2015年起,高考试卷命题突然重新出现“全国化”趋势,两年之内就有10个省份放弃自主命题,使用全国卷。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截图
关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当年也有过回应,分省命题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出现了部分省份命题水平不一、质量不高等问题。
分省命题意味着每个省要自己组建队伍,“对于经济、教育、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组织具有全国水平的命题队伍实属不易,从而导致各省(市)之间基础教育水平的可比性受到影响。”有专家这样分析。
那时候,社会上呼吁使用全国卷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5年3月,《北京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948人进行了一次“如何看待高考全国统一命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统一高考命题,有83.9%的受访者支持;67.4%的受访者认为这样可以维护高考公平;近一半受访者认为这样可以规范高考试题。
某省高考阅卷现场,图片源于新华社
显然,高考制度与招生制度需要不断变革,以适应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一次的合与分,目标都是为了保证这场考试更加公正公平,能够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
03
如今,随着浙江加入全国卷“联盟”,高考自主命题省份仅剩下北京、上海和天津。
去年高考结束后,有人在微博上悄悄开了一个话题:“最后一年浙江卷”。没想到一大波网友跑来打卡留念,有人写下感叹,有人写下回忆。
在众多回忆中,作文题无疑是最有标识度的。
浙江自主命题的高考语文作文题,图片源于微博
有人说,整整十年,清楚地记得当年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忘了自己在作文中写了什么,但如今,我还是成为了坐在路边为大家鼓掌的人。
有人说,浙江的高考题总是那么充满思辨,行走在消逝中、门与路、文章和人品……走进社会后才会感悟,原来当年的作文题也是人生的启迪。
有人说,浙江卷的作文,从来没有高不可攀的宏大叙事,也从来不会告诉你人生的道路只有一种。相反,它像是哲人深夜的思考与内心的辩论。它努力让你明白,奔跑不是唯一的选择,在路边鼓掌一样值得骄傲。
考生在高考结束后跑出考场,图片源于新华社
2022年,最后一年语文浙江卷作文题主旨是“浙江的青年人才和科技创新”,又一次触摸了时代脉搏,给近20年的自主命题划上了句号。
再见了,浙江卷。
高考卷,不仅仅是一张纸。它更像是一个小小的缩影,见证着考生们的泪水与欢笑,见证着社会的起伏与跌宕。一次次的分分合合,也是时代给这场考试划好的注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