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丝路青年系列访谈和传播·青春电建 丝路建功
作者 |《中华儿女》记者 陈晰
编辑 | 华南
2021年7月查锐在澳门参加第十二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
查锐现任中国电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2006年于武汉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查锐入职了当时的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国水电集团”),开启了16年的海外工作生涯。卡塔尔、毛里求斯、肯尼亚、乌干达……从中东到非洲辗转二十多个国家,留下他一路成长的足迹。查锐长期坚守国际经营一线,开疆拓土,勇于创新,取得丰硕果实——中国电建集团在毛里求斯中标的第一个建设项目、承载着乌干达人民世纪梦想的卡鲁玛水电站项目、卢旺达国家“黄河小浪底工程”那巴龙格水利水电枢纽项目、开辟集团在境外项目开发新模式的肯尼亚年金公路项目……都凝聚着查锐的心血与付出。他的经历,既是电建青年从青涩稚嫩的“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大将”的励志故事,更是中国电建国际人“舍小家为大家”寻求海外发展、深耕国际市场的历史缩影。
今年刚满不惑之年的查锐已经有16年的海外工作经历。2006年,查锐从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当年就被派遣到卡塔尔,担任中国水电卡塔尔路赛项目部计划工程师,负责计划管理。卡塔尔路赛新城基础设施项目是卡塔尔最大的单体基础设施项目,在路赛新城开发以前,路赛只有一些废弃的渔村,基本没有基础设施建设。刚参加工作就参与大型国际项目,查锐像一块海绵拼命吸收,“跟着书本学,跟着外方学,跟着老同志学,不懂就问”。
项目里不仅有中方工作人员,还有从英国、美国等全球各地聘请的管理、技术人员。让查锐感受深刻的是国际项目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每道工序卡得很严,如果在某个环节造成工期拖延,是哪方责任,可以获得多久的延期,需要通过进度软件计算和确认”。
为了严格保障工期,查锐和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曾经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安全背心,顶着四五十度的高温和外籍工人一起在工地上砌路缘石,一干就是好几天,手脚都磨出血泡。
作为合同经理和施工经理助手,查锐全程负责整个路赛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下达、监控和调整,参与项目日常生产安排与项目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在工期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协助项目部成功解决了项目统筹安排问题,保证关键里程碑按期完工,配合索赔累计近1亿美元。缜密有效的进度监控和计划管理,赢得了来自美国、丹麦和英国等国咨询专家和项目部领导员工的好评。
在这个项目中,查锐也得到全方位锻炼。“在工作中要抱着互利共赢的理念。和业主沟通,和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技术人员沟通,首先要带着真诚的态度,要具备职业精神和契约精神,说到一定要做到。”这些从入职开始就形成的国际化视野和思维一直伴随他今后的职业生涯。
常驻非洲,奋力开拓市场
结束卡塔尔项目之后,2010年,28岁的查锐被任命为毛里求斯代表,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非洲海外工作。16年时间,他在北京只度过三个春节。“对我们来说,在国外工作是日常,回国倒像是出差。”
现在的他聊起非洲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如数家珍,俨然是一位非洲事务专家。毛里求斯、乌干达、肯尼亚、赞比亚……每到一个国家之前,查锐总是先做案头工作,买来成摞的书籍,把该国的历史、政治局势、经济形势等进行全面研究。在疟疾、风寒、埃博拉等疾病肆虐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查锐不畏艰难、勇于开拓。
2008年查锐(左二)和同事在卡塔尔路赛项目工地
“当时毛里求斯市场还相对空白,中国公司不多。”在查锐的努力下,中国电建从无到有开发了毛里求斯市场,击败其他实力强劲的国际竞争对手,中标了集团在毛里求斯的第一个项目——B6公路改造项目。毛里求斯是一个岛国,物资稀缺,只有几家原材料供应单位。法国公司在毛里求斯发展多年,基础很深,和当地的公司有深度合作。查锐还记得,和当地一家沥青生产公司联系的时候,对方开始拒不见面。“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介绍了我们公司的情况,在公路建设方面的经验,表达希望长期合作的意愿。”在谈判中,对方提出的问题,查锐和同事们总是认真对待,研究并给出反馈,还给对方的产品提出了诚恳建议,并提出了一些双方共赢的想法。经过多次见面交流,对方感受到中国公司合作的诚意,最终签订了合同。
这个项目之后,查锐牵头在毛里求斯筹建代表处和分公司,在当地渐渐树立起公司品牌。
2011年转战乌干达后,查锐筹建了乌干达分公司和代表处,多方位展开公司品牌营销。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签约了卡鲁玛水电站项目和米提亚娜医院项目。卡鲁玛水电站是当时东非共同体内最大的水电项目,也是全球公开招标的最大水电项目,引起全球同业者的关注。在招标阶段,中外承包商势力博弈,竞争极为复杂、惨烈。业主要求在三个月内递交EPC标书,查锐与投标团队的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最后一个月每天仅睡三四个小时,终于在春节期间成功在乌干达递交了标书。而其他八家投标单位有两家没能交出标书、一家延迟交标。交标后,面对复杂多变的评标局面,查锐沉着冷静,稳步运作,在公司领导带领下,以良好的价格和合同条件赢得竞争,最终签订了总承包合同。随后他积极跟踪项目落地,配合银行、保险公司落实贷款协议、保险协议的生效,以及工程款的支付,为项目平稳履约保驾护航。
2016年,中国电建将国际业务重组整合,组建成立电建国际公司,并同步设立东南非、中西非、中东北非、欧亚、亚太、美洲6个区域总部。担任东南非区域总部副总经理后,新的角色对查锐提出新的要求。他整合市场资源,积极推进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融资,签约配套的电力输出工程;抓住卢旺达基础设施发展机遇,签约胡也公路项目;践行“规划先行”,迅速圈定一批优质水务、电力项目……一次次成功签约的背后,是无数个加班加点的不眠之夜,与外方谈判的焦灼,不断学习提升的进步。
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沟通,是一项必备技能。查锐说,合作伙伴间建立信任需要一个过程。交流过程中是否用心,对方肯定能感受到。“在合作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工作方法、工作习惯都不一样,要先倾听对方所说的内容,然后积极反馈,再把我们的想法和诉求输出,这样才能做到有效沟通。”
在做到有效沟通、努力开拓之外,查锐也不断打破常规,在国际合作中创先使用多种商业模式。他开辟了东非地区投融资项目市场,签约合同金额达30亿美元。在查锐积极协调下,以“新的商业模式”开发了肯尼亚年金公路项目,这个项目开创了中国电建集团的几个“第一”——海外第一个控股投资PPP项目、第一个与外资银行合作并遵守赤道原则的投资项目、第一个进行有限追索融资的投资项目,开辟了中国电建集团在境外项目开发的新模式。
负责运作东非投融资项目时,查锐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有一次在肯尼亚境内出差,他一周内开车跑了肯尼亚前五大城市中的四个,成功签约肯尼亚330公路、卢旺达那巴龙格水利水电枢纽等项目,推进了肯尼亚多个水务工程以及坦桑尼亚尼雷尔水电站等项目。现今,肯尼亚330公路项目第一标段已通车运行,尼雷尔水电站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那巴龙格水利水电枢纽也已顺利开工。
谈起这些举措和成效,查锐介绍,除了中国电建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网络覆盖完整,有比较系统的布局,并且跟全球的金融机构合作密切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风险的管理能力。在他看来,风险管理能力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通过实打实的项目积累下来的经验,对一个国家的国情了解越深入,判断就越准确。
2016年查锐(左一)拜访卢旺达业主
回顾如何从无到有,在一块陌生土地上迅速打开局面,取得一系列务实成果,查锐说,首先要充分研究当地国情、政策、市场,在此基础上寻找跟公司的接口。其次要组织资源,政府部门、合作企业、法律机构、媒体等,有时一个项目启动要涉及到一两百个单位和机构,有效整合资源很重要。另外就是要培养团队,查锐说,做国际项目,要从公心出发,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努力。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更多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熟悉所在地情况、适应当地业务发展的国际化人才,要在全世界找符合公司价值观和理念的人,用属地化管理和本土化经营的方式,共同推进事业发展。
建设“一带一路”,见证中非友谊
作为较早开展国际业务的央企之一,中国电建的国际业务发展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和电力建设行业走向海外的领军企业、履约典范,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力量。这背后,离不开电建青年的拼搏奋斗,创新精神和默默付出。
“‘一带一路’是一项宏伟的倡议,对我们海外一线工作者来说,认真解读、消化,结合实际情况,推动一些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是很有成就感的。”这份内在的成就感,也成为查锐一路向前、不懈奋斗的动力。
2021年7月查锐在澳门高峰论坛上签约安哥拉铜矿项
中国电建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参与援助非洲水电站建设,半个多世纪以来,电建人扎根非洲大地,既是在非工程项目的建设者,又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为促进中非友谊贡献力量。
在非洲工作多年,查锐推动落地的多个公路项目、水利灌溉项目等,极大提升当地交通条件,解决当地的居民用电、饮水和灌溉问题等,助力该地区经济发展。比如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项目,乌干达之前一直电价高昂,而卡鲁玛水电站的建立,极大缓解乌干达的电力供应紧张问题,照亮了乌干达富民强国的梦想。
项目建设期间,中国电建还为距离项目4小时车程的拉姆奥克村建了“连心桥”、为周边村镇学校打井近10孔、在卡鲁玛小学操场举办了大型义诊活动,为当地群众免费诊疗送药、捐建了崭新的农贸市场……在参加活动时,查锐也通过个人捐款给当地儿童,帮他们重返学校。查锐说,作为央企一员,不能只是在商言商,也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传递来自中国企业的温度。“我们要主动地走出去,伸出手,让别人了解我们,为民心相通搭建桥梁。”
查锐亲身感受到来自非洲人民的尊重和感谢。“他们很感谢中国政府提供的帮助,中国的建设者们去帮他们建设,这种感谢是发自内心的。”
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国企业驾船出海,带着中国的装备、技术走出去,也为当地培养了很多专业技术人员。查锐介绍,中国电建在项目所在地建立技术培训学校,帮助当地年轻人掌握技能,更好就业。
从开始在卡塔尔时,感到外方人员“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到现在国际项目中,西方合作伙伴会倾听中方的方案,也会跟中国人请教,查锐感受到,“世界在向中国学习”。“中国企业对国际社会关切的减贫、环境保护等问题作出积极响应,在项目中能从实际问题出发给出专业的解决方案,高质量履约,因此一步步得到认可,得到真正的尊重。”
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寻求新的突破点
在世界各地工作多年,目睹一些国家的人们还生活在贫困、落后和疾病中,而他们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查锐常常感到自己是幸运的:“我们有幸出生在中国,赶上一个好的时代,能有机会靠奋斗实现梦想。”
1999年高考时,查锐被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后与武汉大学合并)录取,就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03年本科毕业时,正值水电开发的黄金时代,有很多公司到学校进行校招,福利待遇也很好,但是查锐还是听从老师建议,选择继续留校攻读硕士。
2006年,查锐硕士毕业后被当时的中国水电集团录取。查锐还记得,4月份到北京报道,接受入职培训,7月就登上飞往卡塔尔的飞机。
查锐和爱人相识于武汉珞珈山下,爱人是一位水利学博士,为了家庭而牺牲自己的事业,悉心照顾一对儿女。谈起爱人,查锐充满感激和尊重。他说,家庭处理不好,工作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很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说到家人,查锐充满感激和愧疚。小时候,儿子不理解爸爸为什么老是不在家。最喜欢问的问题就是,爸爸一天到晚都在忙什么呀?为什么要去国外?为了解答孩子的疑问,2017年,查锐的爱人和儿子一同前往肯尼亚去看望他。11小时的长途跋涉,几经转机,到达他工作的地方。“两个星期的时间,孩子见到了非洲大草原,也看到了爸爸是怎么工作的,原来爸爸的工作的地方那么远,工作事项那么多,和国内有时差,所以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联系上他。他的同事有中国人,还有不同肤色的人,他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在当地很受尊重。”这次非洲之旅,孩子更加理解了查锐的工作,“爸爸到遥远的地方工作,是去帮助那里的人”。
2015年,查锐(中)在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工地上
从开始担任计划工程师到分公司总经理,到区域总部副总经理,再到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查锐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多年的辛勤努力、一连串的丰硕成果也为他赢得了多项荣誉:中国水电卡塔尔路赛项目“十大优秀共产党员”、“质量先进个人”,中国水电“促进国际业务科学发展”竞赛特等奖,中国水电“2012—201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水电“2013—2014年度公司劳动模范”、中国电建“青年岗位能手”,第三届中国电建“十大杰出青年”……这是他多年耕耘国际市场的成果。
展望未来,查锐表示,“疫情的发生使得交通受阻,物流和人员流动都受到影响,这种情况迫使我们要加快转型,推动国际化程度更进一步,从简单的生产要素输出,变为价值观和文化的融合。”
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一带一路”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央企青年,查锐要用先进的技术、理念,创新的举措,努力寻找新的突破点,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