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财政部11月30日发布《2022年10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5.2万亿,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相比9月末增长约5000亿。财政部解释称,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与上月相比存在变化,主要是在经国务院批准下达的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地方相应发行了新增地方政府债券。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度首度超过35万亿,主要因为近年应对疫情冲击,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三年来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约14万亿。
分类型来看,截至10月末政府债券约35万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623亿元。记者采访了解到,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之所以仍存在,主要因为后来部分新增一般债通过外债转贷方式形成。
从发行看,2022年1-10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7万亿,其中专项债券约4万亿。对比来看,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创出历史新高,其原因在于今年在原定计划上盘活了部分结存限额发行专项债。
按照年初预算报告和监管部门安排,今年新增地方债额度3.65万亿,其中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3.45万亿。4月疫情冲击后,国务院要求6月底完成专项债发行工作。
财政部数据显示,1-6月各地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41万亿元,基本完成了发行任务,相比往年提前了2-5个月。
但下半年宏观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7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后又进一步明确为,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并用好已发行的地方专项债。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9月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解读称,根据现行的政策规定,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总限额由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专项债务结存限额,就是专项债务余额小于限额的部分,主要是各地为控制债务风险水平,通过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安排财政资金偿还到期专项债券,减少专项债务余额,相应形成的限额空间。
9月7日召开的国常会决定,依法盘活地方2019年以来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70%各地留用,30%中央财政统筹分配并向成熟项目多的地区倾斜。即今年专项债发行额度达到4.15万亿。
从偿还来看,2022年1-10月,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2.33亿元,其中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本金约2万亿、安排财政资金等偿还本金3600亿元。Wind数据显示,2023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为3.67万亿,相比2022年增加约900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扩张,地方政府债务率正接近警戒线,个别地方偿债压力加大。中国人大网10月25日公布的《对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披露,有的人大常委会出席人员指出,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和隐性债务控制存在较大压力,建议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及项目的合规性审核,围绕债务规模和结构、资金使用和偿还情况等做好风险评估预警。有的出席人员说,这两年一大批地方政府债务陆续到期,按时偿还有难度,建议有关部门提早谋划,形成预案。
记者从多位地方财政人士处获悉,近期监管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区分不同地方政府债券类型,统计上报2023年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需求。需求上报后,监管部门将最终核定各省份再融资债券限额。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