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光伏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下,户用光伏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这轮户用光伏热潮中,行业乱象频出,从“光伏贷”到“光伏租赁”,处于弱势的农户屡屡发生被骗事件,这其中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户用光伏市场爆发,“租赁模式”更受欢迎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支持光伏产业的利好政策出台,光伏下乡迅速在全国各地铺开。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整县光伏推进”政策,新增的分布式屋顶光伏装机规模一度超过集中式光伏,其中户用光伏尤其迅猛。2022年1-9月,我国户用光伏新增装机16.6GW,占新增光伏装机总量的32%。
户用光伏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符合碳中和的政策方向;还可以增加农户收入,改善农户生活质量。此外,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能够帮助社会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因此,国家对户用光伏发电项目给予了大量的补贴。数据显示,我国去年仅国家能源局下发的户用光伏补贴预算已经到了5亿元,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又追加了0.05-0.3元/w不等的地方光伏补贴。
经了解,屋顶光伏项目安装费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不少老百姓前期很难拿出这笔现金。当前解决这个资金问题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模式:“光伏贷”和“光伏租赁”。
“光伏贷”模式是由银行向农户提供贷款,用于支付相关设备款项,属于农户自建电站。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长期收益更高,电站产权归农户所有,电站收益有保障。
而“光伏租赁”则是由金融租赁公司出钱把设备买下来,然后农户从租赁公司租用设备,光伏企业负责设备安装及后续维护,两者实现合作共建模式。农户通过发电收益来偿还设备租赁费用,合同期满后,剩余发电收益归农户。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为难以负担光伏设备费用的农户提供了一个更直接、更方便的选择。
上述两种模式直接带动了我国户用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相比之下,不让农户自己掏钱的“光伏租赁”显然更受欢迎。
户用光伏的热潮,引发大量企业涌入。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7年有7.43万家光伏公司注册成立,最近一年更是高达14.5万家,其中不乏国内知名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已累计有近50家知名企业跨界进入光伏领域,包括造纸、房地产、养殖等领域企业……,通过设立、收购光伏公司,或与其他公司联手组建新公司的方式,进入光伏行业。
这些新涌入的光伏企业鱼龙混杂,存在诸多运作不规范的情况。特别是在户用“光伏租赁”市场领域产生了诸多乱象,许多农户不仅没有赚到钱,还因此背负上了巨额贷款。问题是怎么出现的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
你以为是别人“租屋顶”,实际是你“租设备”
光伏租赁的种种乱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投融资企业通过夸张的宣传“激发”农户安装欲望。“农户不花一分钱,租金收益20年,20年后光伏电站白送”。让农户误解为自己不需要投入一分线,只需要提供闲置屋顶,然后月月有租金收入,20年后还能获得屋顶的电站。一些业务员在宣讲时会故意隐去“融资贷款”、“租借”等词条,诱导农户签订设备租赁协议。最终的结果变成,说好的是“出租自家屋顶”变成了“租用别人的设备”。
其次,有些人在合同上也做了“手脚”,让农户从金融公司租赁设备,厂商负责运维,产生收益优先支付金融租赁公司的租金和厂商的维护费用,最后到农户手里基本就没剩下什么了。除此之外,还有金融机构利用结算时间差牟利,合同中明确金融机构可以将电站应收账款质押。因为电站收益偿还金融机构租金是按季度结算,而支付给农户是按年度结算。
沾化县冯家镇的不少农户都有与田亮亮类似的经历。在销售人员嘴里得到的信息是,农户只出租自家屋顶,11年后电站归自己 ,每年的收益会有一两万。合同里却明确显示农户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购买此公司的原装光伏系统设备,以合约期内的电站收益分期支付设备租金、维护费和运营服务费。
不仅如此,一些厂商还利用农户对光伏发电市场不了解,存在信息、知识等方面的不对称的情况,辗转腾挪,为了自身获取更多收益,不计后果地欺骗农民签订租赁协议。据相关媒体报道,一些小公司在安装户用光伏时,使用廉价劣质产品,非专业人员仅凭肉眼很难分辨出太阳能板的优劣等级,而这些太阳能板的寿命可能连10年都不到。合同还没到期,电站设备先报废了。此外,由于天气、设备状态等外部因素,非标准化的小型户用光伏,获得稳定收益有难度。当问题发生的时候,这些小公司可能早就没了踪影,而后续相关的事宜也无人管理,让农户莫名其妙背上金融债务。
部分大公司的骚操作算计得更精明。以当前流行的合作共建模式为例,电站的注册地是农民家,发电收益和补贴收益先划到上市公司,再由上市公司划给农户少量租金。而翻新、扩建屋顶、人为损坏等造成的发电损失责任均由农户承担。最终电站收益绝大多数收益被这些投资商赚去了,其中包括国家和地方补贴,涉嫌骗取国家补贴。
再者,正常的光伏板的寿命为25-30年左右,而逆变器的使用寿命不到15年。20年后电站设备将严重老化,故障率会大幅增加。屋顶租赁期满后,电站所有权到了农户手里,基本上已经不能正常使用了,如果不花大价钱更换设备,将会给农户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光伏板的采购价被人为推高,某些设备租赁方标注的电站初始单价为4.5元/瓦,远高于市场价,有分析认为,投资商此举是为了在拆迁时获得更多的补偿,并非真的为了农户利益。在长达20多年的设备租赁期内,电站一旦发生故障事故,基本上都是农户的违约责任,很多条款设置对农户极为不利。
出现种种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是资本谋求利益最大化的诉求,不少公司已经形成了从公司、渠道商、金融机构、推广业务员之间紧密的利益链条。这个链条获取利润的来源就在农户身上。
规范市场,户用光伏前景一片光明
2022年8月31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编制发布了《户用光伏产品销售安装合同(范本)》和《户用光伏电站合作开发合同(范本),后者即为户用光伏租赁模式的合同范本。上述合同范本从一定程度上对光伏户用光伏租赁相关合作方有一定规范作用,但并没有本质约束力,农户还是要擦亮眼睛。
专业人士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光伏租赁,是由正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企业通过租赁农户闲置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定期向农户支付租金。这样,企业和农户都赚到了钱,而且不会给农户“挖坑”。目前流行的光伏租赁模式,让农户误以为“躺赚”,农户稀里糊涂就背着巨大的风险,给户用光伏市场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光伏租赁的各个环节中,农户属于弱势群体,在投资商面前,基本没什么话语权。希望监管部门发挥积极作用,出手规范市场,让资方更加规范清晰地向农户告知风险,以及收益情况,合同条款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不能让“无良”企业只顾自己赚钱,却把所有风险都转嫁给农民。
另一方面,农户也需要提高警惕,不会平白无故天上掉馅饼。不承担一点风险就能躺着赚钱的好事,明显违背常识。所以笔者在此提醒广大农村朋友,不能只听企业一面之词,在签订合同时对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了解清楚,尤其老年人应该多听听子女的意见。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大约有2.5亿个家庭,按照20%的比例安装光伏,数量也高达5000万户,如果哪怕其中有0.5%的家庭发生被骗的情况,受影响的家庭数量也达到了25万这样惊人的规模。绝对不能让“阳光存折”变成农户的债务。
未来几年,户用光伏将仍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今年10月份,国家能源局发文称,户用光伏或将纳入碳市场。将户用光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提高户用光伏电站的收益,有利于户用光伏市场的发展。相信随着更多农民朋友了解各种户用光伏合作模式的特点和误区,中国户用光伏市场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健康!来源:NE-SALON新能荟;作者:NE-SALON小编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