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海英画
据新华社报道,山西的刘女士发现,此前曾短期使用的视频、剪辑修图、社交、音乐等多个App长期“悄无声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扣除银行卡里的钱。和刘女士一样,不少网民也注意到,手机扫一扫就能轻松开通各种会员包月、包年服务套餐,稍不注意就可能掉进商家设好的“坑”,而在退订服务中还被设置诸多障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我国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也提出: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五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可见,手机App“悄无声息”自动续费,属于典型的违法行为。
既然如此,为什么一些平台仍然我行我素?从用户的角度看,每次自动续费金额数目都不大,可退订却要花费大量精力。报道中就提到,有用户为了退订一个自动续费服务,足足给客服打了20分钟电话,经历了转接、登录、验证等六七个步骤才完成。因此,许多用户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认为“犯不着”为了这十来块钱去“较真儿”。平台方面正是精准拿捏了消费者这一心理,才会肆无忌惮地“闷声发大财”。
针对App自动续费的套路,也许消费者会觉得维权太麻烦,但监管部门不能因此就置身事外“看热闹”。既然相关法规已经明确作出要求,执法部门就应该认真落实、严格执行,对“扣钱不商量”的App必须祭出法律重拳进行有效打击。唯此才能有效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更让平台方清醒地认识到,任何违法、漠视消费者利益的做法,迟早都会自毁“钱”途和前途。
来源: 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