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中科大、投资引入京东方、长鑫和蔚来等几家企业,成为合肥崛起的关键时刻,也奠定了合肥“最佳风投”的地位。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玄璇
编辑|马吉英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当合肥以“最佳风投”的名片成功出圈时,人们发现,这座城市的眼光在50多年前就已经展现出来。
1966年,受国内外环境影响,国家决定把中国科技大学等在内的13所北京地区高校下放到全国其他地区。当时很多地方连饭都吃不饱,更养不起一个大学,中科大先后到江西、河南、湖北等地考察商谈,都吃了闭门羹。安徽决定“伸出援手”,几经辗转后,合肥最后把中科大留了下来。
这一留,留下了一个人才摇篮,也为合肥打造出一块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但仅有一个顶级高校远远不够。在2005年,合肥确立“工业立市”的头号战略。在此之后,合肥不断投资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出“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重点产业链。
2020年,合肥GDP超万亿,成为过去20年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城市GDP排名从2000年的80多位升至第20位。这一年,合肥常住人口首次超过邻省省会南京。
在合肥崛起的过程中,留住中科大、投资引入京东方、长鑫和蔚来等几家企业,成为其崛起的关键时刻,也奠定了合肥“最佳风投”的地位。正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所写的那样,“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伴随着无谓流逝的漫长岁月。不过,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进程。”
关键时刻
2007年,合肥政府许诺用80%的财政收入引入京东方,让京东方凭借在合肥落地的第6代LCD液晶面板线一战成名,合肥也在面板产业链上形成了如今的千亿产值。
最初京东方的一位独立董事把合肥市的一位官员介绍给了京东方高管,当时京东方决策者还想着能不能去深圳。等京东方高管应邀回访合肥时,一下被当地领导的态度打动了——厂址的土地已经准备好了。评估之后,这些高管发现合肥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长三角经济带,两个小时路程到武汉,三个小时能到上海,一个小时能到南京。
积极引入京东方,是合肥围绕核心产业配套打造上下游的典型体现。合肥那时的电视产量已经有一定规模,长虹项目正在建设,海尔、荣事达也在增加产线,但是家电产业因技术含量不高而根基不稳。京东方第6代面板线上的产品应用于彩电,电视行业的需求降低了引入京东方的风险,也为产业疏通了上游环节。
当时巨亏十几亿元的京东方,在合肥实现新生,2020年实现净利润50亿元。龙头企业入驻后,聚焦效应随之而来,其中就包括2017年全球玻璃基板龙头美国康宁将最新一代的产线布局合肥。
对于大热的芯片行业,合肥政府在2016年就有布局,联合兆易创新,投资数百亿成立了专攻高难度DRAM存储芯片的合肥长鑫。DRAM市场格局中,原本是三星占据绝对优势,美、韩两国占据超九成的市场份额,合肥长鑫突破“卡脖子”技术,在2019年宣布8Gb颗粒的国产DDR4内存量产。
此时“芯屏汽合”中的前两字已经书写出来,而真正让合肥成为网红城市的动作,是投资蔚来,进而打造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020年元旦,蔚来开始与合肥政府进入深入接触阶段。在此之前,蔚来濒临破产边缘,焦头烂额的李斌四处寻找融资,已经谈了18个城市都没能落地,合肥是第19个。李斌接受采访时称,“没有一天不是在凌晨一点以后睡觉,没有一天不是在紧张压力中度过。”4月投资方案终于落地,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家战略投资者向蔚来中国投资70亿元人民币。
至此蔚来走出“ICU”。完成融资第二天开始,蔚来股价就一路上涨,汽车销量也不断创下新高。关于合肥所获的收益,有投资人2020年下半年接受腾讯新闻采访时表示,合肥入股的是蔚来中国项目,如果折合成上市公司股份,每股价格不到3美元,半年获利超1000亿元,不愧是中国最牛“风险投资机构”,要知道合肥2019年全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1400亿元。
此后,蔚来与合肥继续合作,2021年4月,由蔚来与合肥市政府共同规划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预计总年产值达5000亿元人民币。
合肥模式
当京东方、长鑫、蔚来成为合肥投资的三大经典案例,合肥模式不断被人讨论,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今年6月在央视《对话》栏目中道出了合肥招商的逻辑。
虞爱华称,合肥遵循“两向”原则,即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围绕“芯屏汽合”、“集终生智”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其中,“芯屏汽合”分别指芯片、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等。“集终生智”代表集成电路,智能家居、汽车等消费终端产品,生物医药,“中国声谷”以及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为代表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
在具体操作上,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宏卓在节目中举例解释,合肥投资蔚来时有四条战线在同步进行。第一组织了专业的团队,也委托了国内一些顶尖专家进行论证,对蔚来技术、供应链和市场进行全方面的研判;第二,高度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对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包括换电模式的支持;第三,委托专业机构,通过法务和财务对企业进行全面尽职调查;第四,跟蔚来进行详细、周密、严谨的商务谈判。
坐在台下的李斌笑着说,后来才发现,自己周围人都被调研了个遍。
对于这套模式,虞爱华认为,“准确地说,我们不是‘风投’,是‘产投’;靠的不是赌博,是拼搏。因为,赌博是有今天没明天,拼搏才是抓今天赢明天。”
虞爱华也提到,合肥对中科大的投资,一投就是50年,堪称史上最“持久”的投资。“没有中国科大,合肥难有今天这样出彩。中国科大有今天,也有合肥出的力。”
中科大为“合肥模式”奠定了人才基础,是合肥崛起的内在动力。特别在量子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中科大功不可没。
借助中科大量子信息技术科研团队的辐射作用,安徽已集聚了以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问天量子等为代表的一批量子企业,约占全国量子企业总量的三分之一。
就在中国量子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1999年,正在读博的刘庆峰拿着中科大的投资,成立科大讯飞。公司的第一笔3000万融资,投资人并非知名VC,而是安徽省的美菱集团、安徽省信托投资公司等国企。“因为在本地好沟通,加上当时地方政府也觉得这拨科大的优秀毕业生留下来不容易。”2016年时任科大讯飞副总裁江涛曾对媒体表示。
科大讯飞成立前一年,另一位中科大毕业生黄汪离开华为,从深圳回到合肥,在科大东区的一个小区里租了一套房,开始了自己的连续创业史。华米科技是黄汪创办的第四家公司,围绕智能手环、手表,华米科技在智能硬件行业站稳脚跟。
目前,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为代表,合肥的“中国声谷”已集聚了千家人工智能企业,产值超千亿。
企业家摇篮
蔚来与合肥的牵手、中科大与科大讯飞的缘分,也让安徽人李斌和刘庆峰成为造福家乡的企业家代表。
李斌出生在安徽太湖县的一个边远山村,高中毕业时以县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主攻社会学,同时辅修了法律和计算机,以一个文科生的身份通过了每年全国不超100人的“计算机系统分析员”考试。他在26岁时创办易车,十年后易车成功上市,2014年他创立蔚来汽车。
刘庆峰的家乡在安徽泾县,他于1990年考入中科大。1992年,刘庆峰凭借在所有数理学科几乎都是第一的成绩,进入了国家级语音实验室。刘庆峰读博时,李开复正在微软中国担任副总裁,准备把微软奖学金给刘庆峰,但这个奖学金是有条件的——刘庆峰必须到微软做一个月的研究。当时刘庆峰已经准备创业,成为了“这么多年来唯一拒绝过微软奖学金的人”。
安徽籍知名企业家还有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苏宁集团创始人张近东、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等。
在交通方面,高铁成为为安徽、合肥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高铁时代来临之前,合肥由于交通不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孤军奋战,南京作为“隔壁老王”,吸引着大量皖籍人士。痛定思痛下,2005年合肥提出“实施向东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的目标。2007年开启的高铁建设,将合肥发展为现在中部核心交通枢纽之一,从合肥到上海最快仅需2小时。
截至2020年年末,安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2329公里,跃居全国第一,安徽在长三角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如今的安徽省和合肥市,招商有道,交通便利,正在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