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7月14日,南京正在上班的王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后匆匆离开。
之后家人就一直联系不上她。
王女士的弟弟赶忙报警!
“她就是电话不接。
她短信回了说没事,
但是电话打不通。
问她去哪里了她又不回。”
王女士的弟弟很着急。
民警通过警务平台查询,
很快找到了王女士所在的位置,
立刻驱车赶到了这家酒店。
走到房间门口,
民警听到王女士正在和他人通电话。
民警:
派出所的,开门,快点。
王女士对电话中说:
这边有人敲门了。
公安局,派出所的。
咋回事啊?
王女士电话那头的人是谁?
民警接过电话和对方聊了起来。
嘿,巧了么这不是,
对方也自称是“警察”。
对方告诉王女士,
她的身份证被人盗用办了医保卡。
“消费了一万多元,
要把我所有的银行卡全部冻结,
一年内都不能用。”
对方又要求王女士输入卡号和密码。
因为这张银行卡里只有100多元,
没有防备的她把卡号、身份证号
以及验证码都提供给了对方。
王女士以为,
不给密码就是安全的。
大错特错!
民警让她立刻挂失银行卡。
后来王女士才发现,
对方已经用她的银行卡
办理了8万多的贷款。
“当时骗子在争取时间,为了转走她办理贷款得来的钱。已经转走了5万元。因为民警赶到,还有3万元还没来得及转走。再迟一点,8万元就全部被转走了。”民警介绍。
目前,南京秦淮警方已对此事立案处理。
警方提醒,即使银行卡内没有钱,也不能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免给骗子可乘之机。
网友评论
骗子冒充电商平台客服人员 11个电话骗走女子33万多
2017年11月13日讯,前天,本报曾报道市民王女士被自称某电商客服的不明人员,以取消“铂金会员”服务为由骗走50万元一事。无独有偶,昨天石女士打电话求助,称在10月中旬,她也被类似骗术蛊惑,对方以取消“开发商分期付款”为由骗走她30多万。目前,海淀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该电商平台也启动内部调查。
骗术第1步
谎称每月要扣手续费
石女士说,10月12日下午5点,她接到号码为“8824006765500”的来电。对方自称是客服人员,说石女士曾网购过内衣,这让石女士感觉可疑,因为这个电话比电商平台的客服多出“882”三个数字。随后,她用电脑登录电商账号,向官方客服核实此事。截图显示,客服人员答复说,电商平台没有泄露用户信息,多出来的数字可能是“区号”。
石女士说,这个答复让她放松了防备。当晚9点多,她接到“4006165500”号码来电,从口音和音调判断,对方和之前来电者应为同一人。对方称,由于电商平台的财务人员误操作,将石女士当成“批发商用户”,办理了“批发商分期付款业务”。从现在起,石女士购买商品时可以打8折,但每月要扣除500元服务费。如果不取消服务,后天就产生第一笔扣款,想取消服务,就要在银联取消她所有金融账户的绑定。
骗术第2步
11个电话引导转账近34万
“我告诉他选择招商银行办理,他就把电话转接到招行客服。所谓招行的人说,让我看看金融账户里有没有额度,如果有就把额度提出来,再把这些数据信息发给银联值班人员。银联会在确认之后,把这些数据进行返还,这样我就能拿到取消业务的回执单了。”石女士称,她在对方引导下,先后从“蚂蚁借呗”、“邮你花”、“微粒贷”、“招行闪电贷”、“招行掌上预借现金”、“广发银行财智金”、“分期乐”、“小米金融”等网络借贷产品中提取现金,再按对方要求进行了“数据发送”。
“这位招行客服提供了一段订单号和一位银联值班人员的工号,还让我把两串数字接在一起输入。我当时没反应过来,就按这串数字发送了‘数据’。后来才明白,这两串号码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银行账号,发送的‘数据’就是我的钱。从10月14日晚到10点到15日凌晨1点,再从15日上午8点到10点,所谓的京东客服和招行客服一直引导我传送数据。共进行了11次转账,涉及近34万元资金。”石女士说,结束这些操作后,她发现银联没有返还数据,即所有的账户都没有返还资金。察觉被骗后,对方电话已无法接通。10月16日,石女士在海淀区东升派出所报警。
电商
已成立内部调查组
事发第二天,石女士前往电商平台总部反映此事,电商平台表示会成立内部调查组。
今天上午,电商平台回应,他们高度重视用户信息安全和资料保护,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最高级别的加密和保护。当前互联网服务丰富,有些用户在不同网站或APP使用相同的注册信息(用户名和密码),而部分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意识或能力较为薄弱的网站或APP可能存在批量用户信息被盗取的情况。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后,使用撞库的方法在其他有交易属性的网站(如电商、互联网金融等),尝试登陆并获取用户的交易信息,进而冒充客服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实施诈骗。这种作案手段目前在各网络服务平台有一定的普遍性。
为了帮助客户识别诈骗行为,电商平台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包括:在付款成功界面上做出防诈骗安全提醒、通过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发布防诈骗知识,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此外,官方客服人员不会以400或手机号码联系用户,更不会通过QQ等通用即时通信方式与用户沟通;用户手机收到的因电商服务产生的手机验证码,不要告知任何人,也不要填写到任何非该电商的网站页面中;不要向陌生人转账,或透露相关支付信息。
律师
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韩骁律师分析,谎称电商客服人员的做法涉嫌诈骗。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诈骗罪相关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石女士被骗走33万余元已经属于数额巨大,骗子很可能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电商方面存在向他人出卖或提供信息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那么根据相关规定,也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和罚金。石女士坦言,自己北漂了12年,几个电话就被骗走30多万,现在心理压力很大。为偿还贷款,她不停向朋友借钱。韩骁律师提示,现在电话骗术愈发多样,市民接到类似电话并操作转账时,更要擦亮双眼,在进行交易之前多咨询,多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