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公务员,很多人充满了鄙夷。认为这帮人夏天躲在办公室吹空调、冬天躲在单位靠暖气,白天上班一杯水,上班下班一溜烟。
公务员的工资是纳税人发着,但是要办事的时候找不到人、反映情况找不到领导。
很多人认为公务员就是一群享受社会福利,不产生任何价值的人群。
公务员的工作不产生价值,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确实,从表象来看,很多公务员上班要么开会、要么写材料、要么调研、要么学习,并没有直接参与社会的劳动,只是参与了价值的分配。
不像农民那样种地,但是却能够收获粮食和蔬菜;
不像工人那样组装设备,但是却能够拥有手机电脑;
不像务工者那样参与建筑建设,但是却能够住进高楼大厦;
不像环卫工那样顶着烈日扫地,但是却能够享受城市的干净整洁....
确实,如果单从工作形式上来看,公务员的确从事的工作并没有直接创造价值。
比如写讲话稿,这只是一个领导的讲话,讲完之后就完事,并不会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又比如起草一个工作方案,开展行业检查,也并没有直接参与劳动创造,反而是监督劳动创造。
又如单位里面开个会,学习某个文件或某个会议精神,创造了什么价值呢?
单从这样子看,确实没有直接创造任何价值。
其实,在各行各业当中,也有很多负责岗位并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
比如单位里面的HR,只是负责人事管理工作,并没有直接参与经济价值的创造;又如单位里的销售,很多时候都是在酒桌上、火车上、飞机上,直接生产什么东西了吗?
但是企业离开了这些岗位,这个企业就没有办法运转。
同时,社会当中很多社会团体、NGO,协会,他们直接创造了价值了吗?是不是就要直接否定他们的存在呢?
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其对于社会的发展、稳定、环境的保护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样的,公务员这一行业在整个国家社会的运转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社会当中都存在着公务员。
只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日益精细,政府部门也会变得越来越多。
在市场经济当中,有无形的手(供需关系)和有形的手(政府调控)。政府在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各种行为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比如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政府部门通过广泛调研、广泛考察,制定了一系列稳住经济大盘政策,改善就业、改善民生,让经济走势止颓上扬。
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调研、参与走访、参与文件起草、参与会议、参与政策发布,这些工作并没有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它间接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升了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扩大了社会财富总量,这种难道不算创造价值吗?
比如在企业发展当中,人社、市场、税务等监督企业发展,不仅不会扩大社会价值,还有可能影响企业产能,导致缩小企业价值。但是对于权益的保护、社会的公平、法律的秩序、道德的维护,难道不算是创造价值了吗?
比如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当中,各个部门出钱出人,召开各种会议、参与各项慰问、调集各类资源,服务乡村发展,促进乡村建设,难道不算创造价值吗?
比如各类执法队伍,对文化市场、医药市场、旅游市场、运输市场、食品市场等各类市场进行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管理制度,这些难道不算创造价值吗?
所以,公务员创造价值的,不但创造价值,还会间接地扩大社会价值总量,进一步公平分配价值。
其实,人们讨厌的是那些混吃等死、躺平摆烂、碌碌无为的公务员。有没有创造价值,公道自在人心。
对于那些酒足饭饱的牢骚话,较起真来也就是“吃饱了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