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闲置物虽然没用了但又不舍得丢,怎么办呢?二手交易平台成了很多买家和卖家的另一个选择,便宜、还能直接讨价还价。但是在二手平台淘货,如果看到让你心动的商品,价格又非常低,下单时就要留点心了,不然“心动”可能就成了“心痛”。
“黑话释义”
渔夫:前期和受害人沟通引导付款的骗子
船长:负责洗钱分赃并给渔夫提供技术支持
鱼:受害人
杀鱼:行骗
PDD,ZZ:二手交易平台的缩写
QB,YB:Q币,Y币(平台的虚拟货币)
买 家 篇
当受害人点开二手购物APP,在搜索框中搜索商品的时候,“渔夫”的网已经撒开。
通过在同类产品中设置相对低的价格,填选具有吸引力的关键字如“全新”,“包邮”,“支持验货”等,“渔夫”的商品会靠前出现在浏览者的搜索页面上,外加上贴吧,短视频等社交平台上引流,吸引到更多人对“诱饵”商品浏览和关注。
为了规避交易平台的管控,引导受害人脱离二手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成为此类诈骗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当受害人看到了”渔夫”的商品,开始与其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沟通出售商品的情况时,”渔夫”会以出售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只是帮朋友或者亲戚挂售而已,“具体的细节和价格可以添加他的微信进行了解”,或者是以“现在不方便,添加一下微信,这样方便后续的沟通”诸如此类的借口诱导受害人脱离交易平台。
在社交软件上,”渔夫”和受害人沟通好商品的价格后,”渔夫”表示自己会修改交易平台上商品的价格,然后以“方便受害人”的名义,直接把交易的虚假链接发给受害人,不用受害人再次打开二手交易软件进行交易。
当受害人犹豫或者没有及时的点击链接付款时,”渔夫”会和受害人表示自己给出的商品价格已经很低了,希望受害人尽快点击链接操作,避免商品被别人抢拍,以此催促受害人付款,让受害人在匆忙中忽略了其中潜在的问题。
在”渔夫”一套话术的 “进攻”下,受害人点击了付款链接,由于虚假链接跳转到的付款页面和真实的付款页面基本一样,受害人一般辨别不出真假,往往是在付款之后查看交易账单发现,支付的资金购买了虚拟货币并非付到交易平台,或是打开二手交易APP并没有找到对应的交易订单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被骗了。
受害人已经把钱支付,对于受害人来说可能这个骗局就结束了,可对于“渔夫”并没有,因为受害人被骗的资金是以充值Y币,Q币等虚拟币的方式进行支付的,“渔夫”可不需要这些虚拟货币,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整个骗局中的技术支持“船长”。
骗局在开始筹备的初期,“船长”会在各种渠道招募“渔夫”开展行骗的合作,在沟通当中各自充当的角色,诈骗过程中涉及的用词都有对应的黑话暗语。
找到了有合作意向的“渔夫”,在开始“杀鱼”之前还要制作此类诈骗中的一样关键的东西“虚假付款链接”,负责这个技术活的便是“船长”。
只要“渔夫”提供图片,链接,昵称等相关材料,“船长”便可制作出仿真度基本可以达到100%的虚假付款界面的链接。
受害人点击了假链接付了款,充值了虚拟币,之后还是由“船长”负责变现。通过和专门洗虚拟币的团伙对接,“船长”把这些充值的虚拟币进行变现,变现之后的钱再和“渔夫”进行分成。
上图便是“船长”和“渔夫”沟通分成的聊天内容截图,每一个“船长”和“渔夫”分成的比例都不固定,这样看双方协商的结果。
最后骗来的钱分成了三部分流走,一部分是给了“渔夫”,一部分入了“船长”的口袋,一部分是虚拟币变现时洗钱团伙收的“手续费”。
卖 家 篇
买家被骗的事到这基本告一段落,下面来说说卖家被骗的问题,你可能会想,买家买东西付钱被骗可能是让骗子糊弄了,可是卖家又不付钱,骗子是怎么骗钱的呢?前段时间明星沈梦辰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被骗就是典型卖家被骗的案例。
在卖家被骗的骗局中,骗子会假装成买家和受害人购买商品。骗子谎称无法下单引导受害人联系“客服”进行咨询,而这个“客服”当然是骗子假冒的。
接下来,“客服”会以卖家(即受害人) “没有开通二手交易服务”,让受害人付钱开通服务,以此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1、网购要选择在正规的交易平台完成交易,脱离了交易平台便失去了平台的保护,如果出现商品质量问题或直接产生金钱损失往往都只能自己承担。
2、 对于价格过低的商品,即使它是二手的,也要谨慎选择。
3、 真正的客服是不会询问用户密码这类的敏感信息,更不会让用户直接支付资金,有这样行为的,最好终止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