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什么?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钱的名言警句,比如“有钱能使鬼推磨”“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则是万万不能的”。虽然这两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了金钱对于人的重要性。
在学术领域中,钱其实就是货币。而货币则是商品交易之下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易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往往通过以物换物来进行交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不再盛行,人们开始使用货币来进行交易。我国古代的货币种类十分多样,有贝壳、刀币、钱币、金银、纸币等等。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国家的货币,英国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是从英国的一本著名小说了解到了英国的货币,这本小说就是毛姆最负盛名的作品《月亮与六便士》。书中有句流传度极广的名句,叫做:“满地都是六便士,我却抬头看向了月亮。”
那么,便士究竟在英国来说属于一种什么样的面值呢?有人通过换算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解答:便士和中国的“分”十分相似。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日子。然而,在英国的中世纪晚期时,英国却出现了小额货币匮乏的问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针对这些问题,英国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小额货币指的就是面额较小的货币。对于富人来说,他们的购买力更强,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较高面额的货币。因此,小额货币是多是少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
可是对于那些社会底层的英国民众来说却不是如此,他们的生活和小额货币息息相关。
在英国中世纪晚期,小额货币的通行量明显无法满足基层民众的需求量,这一点在英国现存的史料中可以得到有力地证明。这些资料主要来自议会留存的档案,档案中记载了很多和小额货币发行量相关的内容。
首先,民众曾经多次向议会请愿,希望能够增加小额货币的发行量。史料中记载,如果社会上没有足够的小额货币,那么民众就无法购买一些价格较低的商品。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因为底层民众的购买力较低,他们需要小额货币来进行交易。
当没有足够的小额货币时,民众就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有些行为是不合乎英国法律的。有人会将一便士切割成两半或是若干份,用这些分割好的银币去购买同等价值的商品。
有的人会嫌这样太麻烦,直接用一便士去购买半便士价值的商品。这种情况对民众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因为货币的价值和商品的价值不匹配。还有不少面临着因小额货币缺乏而无法购买商品的情况,也有人用外国的钱币代替英国货币进行交易。
更有甚者还会通过信贷的方式来进行支付,在英国,信贷的支付方式是合法的。不过,信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因为信贷只是可以延期支付,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是最终仍然要以真实货币来偿还债务。
这都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影响。不仅如此,小额货币的缺乏还带来了更大的影响。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在民众没有合适的小额货币时,可能会通过切割或是用外币取代的方式进行交易。
如此一来,市场上就会出现很多被破坏的钱币以及外币。这种情况不仅会对现有钱币数量造成损失,还会影响本国货币的通行。此外,英国当时的零售经济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能把商品的价格提高呢?为什么不把民众的工资水平提高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商品的价格和民众的工资水平并不是由个人或是政府直接决定的。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中这个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商品供给过量,商品价格就会降低;商品需求量大,供给量少,商品价格就会升高。
而民众的工资水平也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仅市场上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水平会对民众的工资水平产生影响,该行业竞争对手的工资水平也会影响民众的工资水平。
由此看来,若想解决小额货币缺乏的情况,还要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其实,英国政府曾经针对这个问题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是为什么小额货币缺乏的问题仍然没能解决呢?
针对英国出现小额货币缺乏的情况,英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于是,英国政府增加了小额货币的铸造量和发行量。这些小额货币包括半便士和法寻,英国政府曾多次铸造并发行半便士和法寻。
公元1279年、1335年,英国政府都曾下令铸造小额货币。然而,这仍然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政府减轻了小额货币的重量,增加了小额货币的数量。这样一来,发行的小额货币数量就更多了。
按理说,在英国政府增加小额货币发行数量的情况下,小额货币缺乏的问题应该得到了解决。但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基层仍然面临着小额货币匮乏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虽然英国政府曾经多次铸造小额货币,但是小额货币的发行量却不尽如人意。半便士和法寻的发行量都不高,然而,市场及民众仍然对此有很大需求。也就是说,英国政府发行的小额货币数量远远不够民众的需求。
其次,虽然英国政府曾经多次打算发行小额货币,但是却极少践行。即使发行了,相对之前来说也有所减少,铸币厂在铸币时也不会拿出大部分的白银去铸造小额货币。总之,小额货币的发行量仍然较少。
这说明英国政府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起小额货币的缺乏问题,毕竟统治者总是高高在上的,无法真正了解底层民众的需求和疾苦。对他们来说,他们不用像底层民众那样进行零售交易,所以他们也体会不到小额货币缺乏所带来的不便。
此外,小额货币的流通领域也不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小额货币的缺乏得不到英国政府的真正重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小额货币的缺乏问题就无法解决。
除了多次追加小额货币的数量外,英国政府还对融币、割币等非法行为进行禁止。当时英国存在用小额货币铸造器物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猖獗,那么小额货币的流通数量就必然会减少。针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才制定了这项法令。
此外,英国政府还对用外币替代本国货币的行为进行了管理。如果替代的外币质量较高,英国的损失倒也不高。但是多数人都会使用低质量的外国劣币,有的时候甚至还会给英国本国的货币流通带来麻烦。
虽然英国政府针对小额货币缺乏的问题实施了多种措施。但是由于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所以这些措施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英国政府对外币的限制还更加突出了小额货币缺乏的问题。民众想要进行交易,但是又没有合适的货币。因此,民众对小额货币的渴望越发强烈。
那么,英国小额货币缺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当时英国对小额货币的需求量较大。
在商品经济出现之前,英国主要以庄园经济为主。在商品经济出现之后,庄园经济就被打破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进入到了市场当中。人们的报酬和待遇提高了,购买力也因此增加。因此,人们对小额货币的需求也增大了。
除了这个因素之外,城市数量的增多、工资水平的上涨以及物价的下降也使民众对小额货币的需求更大了。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的铸币数量却没能跟上,这里面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英国有一种税叫做铸币收益税。也就是说,英国政府可以通过铸币收取税费。然而,英国政府在大额货币中获取的利益要比小额货币更加多一些。因此,铸造小额货币对于英国政府来说实在是事倍功半的事情,实在不划算。
英国国王也会从铸造货币的过程中榨取利益。平民百姓的思想太过单纯,他们以为铸币就是单纯的铸币而已,不明白铸币其中的利益关系。其实,统治者铸币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谋利。
对于国家来说,大额货币对国家征税的作用更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中,在国际贸易中,小额货币基本上派不上什么用场。
总而言之,英国在中世纪晚期面临着小额货币匮乏的问题。虽然英国政府已经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此问题进行改善,但是很明显,这些措施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这主要是由于英国政府没有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去解决问题。
再加上当时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城市数量的增多,英国小额货币的需求量就更大了。
然而,铸币关乎着英国统治者及其政府的利益,而小额货币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因此,小额货币的匮乏问题也没能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