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虽然不生息,但黄金依然存在“一般等价物”的性质,因此长期定价本质是其货币属性。
三大因素支撑黄金的长期逻辑:货币体系变革、信用货币购买力稀释、全球经济动能疲弱。
-------------------
2022年全球央行购金1136吨,创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从数据看,过去10年,全球央行连续实现黄金储备的净购买。
另一方面,央行购金力度也在持续加大。
图1:2022年,全球央行购金量突破历史记录
数据来源:世界黄金协会,2023/4
尤其是中国央行,过去20年经历了四轮黄金增持。包括2001年、2009年、2015年、2019年。
每次加仓的时点都选在了不错的时机。
当前,中国央行已经连续5个月增持黄金。
图2:2022年之前,中国央行经历四轮黄金增持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2023/4
-------------------
为什么全球央行选择在当前的金价水平继续大力购入黄金?
三大因素支撑黄金的长期逻辑:货币体系变革、信用货币购买力稀释、全球经济动能疲弱
在金本位制度解体前,黄金就是货币。
然而,有限的黄金供应无法应对持续增长的经济需求,金本位的结局必然对应了通货紧缩。
因此,金本位经历了两次解体。
第一次是1930年大萧条后的金本位解体,伦敦金价从每盎司20美元上涨至35美元。
第二次是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黄金与美元脱钩。伦敦金价从每盎司35美元上涨至850美元。
虽然当前黄金不直接挂钩信用货币,但黄金依然存在“一般等价物”的性质,只要对实物资产价值的计价有效,黄金就存在“去中心化”的特点,从而衡量信用货币购买力。
图3:货币体系变革与黄金大行情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2023/4
当前,全球货币体系正在经历第三轮变革的浪潮。
尤其是“去美元化”现象愈演愈烈。
图4:美元储备与黄金价格呈现负相关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2023/4
一方面,俄罗斯被踢出SWIFT支付体系,俄方对美元和欧元储备更为谨慎,转而增持黄金。
另一方面,沙特等中东国家开启“人民币石油”的探索,尝试以人民币来结算石油,绕开美元,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开启新格局。
-------------------
在过去20年的现代货币理论指导下,每逢经济危机,以美联储为首的海外央行倾向于超发货币以刺激需求。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中,世界都见识到量化宽松的威力。但扩表后的每轮缩表,终究是雷声大、雨点小,海外央行资产负债表加速扩张,信用货币的购买力被持续稀释。
图5:美联储总资产从1万亿扩张到8万亿美元,缩表规模远不及扩表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2023/4
图6:以黄金计价信用货币购买力持续稀释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2023/4
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一直处于低增速低通胀环境,经济增长更加依赖债务扩张。
因此,债务扩张→货币超发→购买力稀释→债务偿还→新一轮债务扩张,成为了现代信用货币体系的困局。
何以破局?唯有回归经济增长的本质以化解债务矛盾。
图7:美国债务扩张依赖低利率,以维持利息支出稳定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2023/4
-------------------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相较于金本位制度,信用货币体系适应了货币需求的增长,但过度的依赖货币工具就造成了债务杠杆居高不下。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老龄化、贫富差距、逆全球化三大矛盾。
老龄化造成生产力不足、消费动能疲弱。
当前全球人口结构均呈现年轻人比重下滑、老年人比重上升。
图8:全球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2023/4
贫富差距问题导致消费潜力趋弱。
富人边际消费倾向弱,消费比例占收入比例低;而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弱。
数据层面观察到海外贫富差距拉大,基尼系数持续上升。
图9:美国收入分配情况恶化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2023/4
逆全球化加剧供应链矛盾,拖累制造业成本。
新冠疫情加剧了跨国贸易的难度,美国制造业回流,全球贸易规模相较于GDP比重在下滑。
图10:全球货币贸易占GDP比重趋势下滑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2023/4
或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人民都无法摆脱老龄化、贫富差距、逆全球化三大困扰。
经济动能的疲弱,让债务周期的故事延续。
而信用货币购买力的稀释,也将反应在黄金的表现中……
图11:黄金、美股与A股表现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2023/4
-----------------------
黄金ETF(518880)持仓为黄金现货合约,紧密跟踪AU9999万足金价格,场内T+0交易,是投资黄金的理想工具。该产品的联接基金为黄金ETF联接(A类:000216,C类:000217),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用基金账户配置。
-----------------------
风险提示:本报告所载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为提供参考之目的,并不构成对买入或卖出此报告中所提及的任何证券的建议。本报告并非基金宣传推介资料,亦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本报告非为对相关证券或市场的完整表述或概括,有关数据仅供参考,本公司不对其中的任何错漏和疏忽承担法律责任。投资者购买本公司旗下的产品时,应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