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南岛旅游重镇昆斯敦以南约120公里的莫斯本地区的田园牧场景色。图/新华社
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10月11日,为应对气候变化,新西兰公布了对农场动物温室气体排放征税的计划。
这项计划旨在让农民为其饲养牲畜所排放的气体付费,这些气体包括牲畜放屁或打嗝排出的甲烷气体,以及牲畜尿液中排放的一氧化二氮等。因此也被一些人戏称为“放屁打嗝税”。
新西兰成大洋洲减排“顶梁柱”
“放屁打嗝税”当然是戏谑的说法。准确地说,其为“碳税”,或者说这是碳定价机制的一环。
长期以来,碳定价机制都被认为是实现全球减排、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有效方式。其中,温室气体控排的主要手段有碳税和碳交易两种。采用碳税制时,政府设定碳价,让市场决定总排放水平;采用碳交易机制时,政府决定总排放水平,让市场决定碳价。
上世纪末,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讨论焦点。1997年,100多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同时提出三个灵活的减排机制。
2005年1月,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碳排放权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可交易商品,全球碳市场初步形成。尽管迄今没有形成全球统一碳市场,其发展步履也难言一帆风顺,但整体趋势仍然明确。
世界银行《2022年碳定价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68种直接碳定价机制在运作,另有3种正在推行中,包括37种碳税和34种碳排放交易体系。运行中的碳定价工具覆盖全球23%的温室气体排放量。2021年全球碳定价收入约为840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了近60%。
在全世界欧洲领跑、美国加州一枝独秀,澳大利亚废除碳税、碳市场计划也未按计划运营的背景下,新西兰成为大洋洲的减排“顶梁柱”。其碳交易体系自2008年开始运营,是目前为止覆盖行业范围最广的碳市场,包括了电力、工业、国内航空、交通、建筑、废弃物、林业。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新西兰的农业也被涵盖在内,只是当前仅需要报告排放数据,尚不需要实际履行排放义务和责任。
资料图。新西兰奥克兰市区全景。图/新华社
农业在减碳的行列内,或许与新西兰特殊的经济结构有关。从历年数据看,其排放的总量不高,但由于人少,人均排放较大,且排放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新西兰近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农业,其中35%来自于生物甲烷。
作为羊毛和乳制品的生产与出口大国,新西兰人口近500万,牛和羊存栏数大约为1000万头和2800万只。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西兰在减碳的历程中,对农业如此“重视”,而如今又千方百计要拿牛羊“开刀”,并把它们的打嗝放屁当做“大敌”的原因了吧。
根据新西兰政府的计划,当地农民将在2025年开始支付排放税。由于仍在讨论阶段,具体的税费尚未确定。如果这项税收顺利实施,新西兰将成为全球首个对家畜征收排放税的国家。但这项政策能否真正成行且顺利推进,也有待观察。
会否推高通胀
当前,全球政经格局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再调整中。
欧洲在前些年推出的环保政策现在看来可能稍显激进,以至于去年底的天气灾难就带来了一场能源危机,导致天然气价格飙升。加之今年初的俄乌地区冲突,带来了全球能源安全的压力。而新冠疫情中以美国为首的货币和财政大放水推升了全球通胀。
需求端扩张和供给端紧缩同时出现,使通胀水平居高不下,成为全球“心头大患”。新西兰今年第二季度整体通胀率飙升至7.3%,创32年来最高纪录。
面对连续高企的通胀数字,全球又不得不跟随美国开启一个比一个激进的加息模式。新西兰也不例外。10月5日,新西兰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3.5%,以抑制高通胀。这是该行自2021年10月以来连续第八次加息,也是今年4月以来连续第五次加息50个基点。新西兰央行认为,美联储持续加息和国际市场风险对新西兰元造成持续贬值压力。如果新西兰元持续疲软,会继续加大通胀上行压力。
在此背景下,全球的减排大趋势不会改变,但做法恐怕会有一些调整。
新西兰牧场内的奶牛。图/新华社
目前看来,德国已经重启使用煤发电厂,各国对于核电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变化。美联储激进加息对抗通胀究竟什么时候会带来衰退、甚或会引发欧洲新的经济危机,都成为当前更加让人关注的问题。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后,碳交易亦受到影响,加上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2009-2013年的碳交易市场总体低迷,价格下降。从这个角度上看,新西兰的牛羊“打嗝放屁税”是否会成为通胀推高的助力,而难以在交易市场中获得平衡,也是个问题。
总而言之,环保的意义重大,但同样需要在操作层面上掌握更加精准的时间、空间和方式,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和行业发展的小背景均需要有较高契合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行稳致远。
撰稿 / 万喆(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