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救,脱离泥潭?
作者:李欢
编辑:徐勇
风品:令煜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一家企业,能有几个十年?
2月28日,身处退市边缘的*ST运盛再收上交所问询函。直击企业去年Q4业绩猛增、客户及供应商股权关系重叠等问题。
明眼人都能看出,能否解释清楚上述问题,关乎*ST运盛保壳成败。
3月7日,ST运盛公告,将延期回复问询函。
如何沦落到如今境地?又能否解释清楚呢?
01
从地产到医疗 10年沉浮
LAOCAI
*ST运盛也曾有过辉煌。
公开信息显示,公司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运盛实业,早在1996年便登陆上交所,起初主业为地产。
2002年3月,随着太平协和集团收购运盛实业50.45%股权,集团实控人汪世忠也控制了运盛实业。彼时,有市场传言称,汪世忠有意将内地地产项目,尤其是上海南京西路的协和城项目注入运盛,打造地产蓝筹股。不过传言并未成真。
2006年,上海九川投资董事长钱仁高出资1.8亿,从太平协和集团手中购得*ST运盛29.9%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相比入主*ST运盛,同样从事地产的钱仁高无疑更看重借壳上市。完成收购后,钱仁高开始操作工业地产。
遗憾的是,上海九川接盘后,公司业绩并没明显好转。2007年至2010年营收为3490.70万元、1690.17万元、7560.26万元、6081.02万元。远低于2006年的4.34亿元营收。
2013年,学医出身的钱仁高重返老本行,运盛实业开始向医疗领域转型。2014年9月和2016年,运盛实业先后拿下上海融达信息51%股权、27.69%股权。2015年5月,运盛实业改名为运盛医疗。
从收购到更名,运盛努力和决心清晰可见。只是,同多数衰败企业一样,转型不利将公司带入另一泥潭。
大股东上海九川更身陷民间借贷、合同纠纷等案件,成为失信被执行人。2016年,上海九川入主十年后无奈选择退出。将其持有的5350万股转让给蓝润集团旗下的蓝润资产。交易完成后,蓝润资产亦成运盛医疗第一大股东。
02
退市边缘与保壳曙光
LAOCAI
相比上任,蓝润资产背后站着蓝润集团,实力更为雄厚。2013年,蓝润集团曾在成都土拍中打败保利、蓝光、万科、华润等企业,实现“9连拍”壮举。随着2016年房地产市场分化,其将目光转向二级市场。
很难说,蓝润资产入主运盛是看中壳资源,还是其医疗业务。但可以肯定是,蓝润资产成为运盛大股东肯定有所规划。只是从后续表现看,成绩单依然难言讨喜。
2016年至2020年,运盛医疗营收9427.58万元、1.13亿元、2.07亿元、1.32亿元、4867.38万元。2019年成为分水岭。
2020年和2021年,*ST运盛营收均未超1亿元。同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8.58万元、-254、89万元。根据规定,刚在2021年8月摘帽的运盛医疗,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为*ST运盛。
2023年1月30日,公司曾发布风险提示,若公司2022年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数据触及“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情形,公司股票将终止上市。
好消息是,从2022年业绩预报看,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非净利400万元到600万元,成功扭亏为盈。保壳战迎来曙光。
对于业绩变化,公司方面给出的原因是坚持市场导向,不断强化重点产业布局,积极拓展市场,持续优化,发展现有业务的结果。
03
转型蹉跎十年 保壳变数
扭亏疑点追问
LAOCAI
只是,上交所对此扭亏结果仍存质疑。近期连发两份问询函,要求*ST运盛就扭亏疑点予以说明。
哪些疑点呢?
首先是去年Q4营收、净利大幅增长的原因。据悉,*ST运盛去年Q4医疗贸易业务的营收超去年前三季度总和,全年收入较2021年同比增长64.11%。
对此,*ST运盛回复中曾解释称,医疗信息化业务由于政府立项审批流程较复杂,大部分项目的验收及确认集中在第三、四季度。
其次,问询函关注营收大增合理性。上交所在第二份问询函中,要求对其医疗贸易第一大客户和第五名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予以说明。
资料显示,第五大供应商的大股东间接持有第一大客户大股东40%的股权。两家企业与*ST运盛间的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最后,上交所还要求*ST运盛补充披露血透类产品发货、验收时间和地点以及收入确认时点,是否存在跨期确认收入的情形,是否存在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而突击确认收入的情形。
雪球博主“洛水九哥”认为,回函消除的风险比想象中多,二次问询集中在两点(很轻微)。*ST运盛的重点在旌德县中医院。他表示,旌德县中医院的1.46亿借款是否需要计提坏账,才是*ST运盛面临的最大风险。
目前看,旌德县中医院经营一切正常,只要医院有源源现金流,其大幅压低计提坏账的可能也将很低。故而*ST运盛实现摘帽、渡过难关是有希望的。
孰是孰非、能否如愿保壳,等待*ST运盛回复。
不过即使成功,也远未到弹冠相庆时。掐指算来,从2013年算起,运盛开启医疗转型已历十年。兜兜转转没有搏出个好未来、却江河日下、沦落到退市边缘。
感叹资本江湖翻雨覆雨、企业时运不济的同时,牵扯无数投资者神经、着实令人唏嘘。
到底错付了什么,何时否极泰来、能否尽快支棱起来,拷问实控人、大股东大智慧。
本文为铑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