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明
10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说:“我们已经发现市场上出现了假冒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据相关报道,日前“市场上已出现假冒数字人民币钱包”还冲上了热搜第一。可见此事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不禁让不少人疑惑:数字人民币都还没见过,假冒数字人民币怎么就先有了呢?
不必惊奇,从骗子的角度看,正是数字人民币还没有正式推出,大家没见过数字人民币是什么样子的,正好是浑水摸鱼的时候。只能说明骗子太猖狂,同时也提醒我们,防止漏洞、防止诈骗,在事关老百姓每一个人的钱袋子问题上马虎不得,必须未雨绸缪,早做工作,才能让数字人民币这个新生事物安全登陆,安全运行,行稳致远。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数字人民币在设计上已经充分考虑到防伪功能,这不需要担心。我们知道,数字人民币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是区块链,这在技术上保证了比纸币要先进。区块链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而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所以技术上老百姓应当给予数字人民币以充足的信心。然而,信息技术上的事情并非人人都懂,特别是存在所谓“老年人和排斥智能终端群体”,所以在数字人民币的技术设计上必须保证万无一失,让老百姓特别是“老年人和排斥智能终端群体”能够放心地使用而不出问题,从而较大程度地堵上骗子可以钻的漏洞。
其次,数字人民币和纸币有区别,与移动支付也有区别,具体在哪里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释疑的难点,需要加强宣传和解释,银行和相关机构在柜台在街头应有广泛宣传,仅靠相关官员和媒体的讲话和报道,不足以让全民明明白白,要做到就像明白纸币一样的程度,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无需多说,老百姓越明白,骗子就越是没有行骗的空间。
数字人民币是一个公共产品,定位是“流通中的货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0,与人民币一样有法偿性。正如穆长春所长的解释,第三方移动支付和数字人民币其实不属于一个维度。移动支付是金融基础设施,而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如果说移动支付是钱包,数字人民币就是装在里面的钱。看起来,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多难,但真要老百姓都明白,是需要下功夫的。
再次,必须让大家明确这样的一个概念,数字人民币与Libra、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加密货币不是一回事,最大区别就在于数字人民币有着央行背书,是法定货币。比特币和Libra等加密货币则属于民间性质,炒币、非法流通等问题充斥在这些数字货币身上。而数字人民币可以有效加强监管,减少违法行为。为什么市场上出现假冒数字人民币钱包?其中一个可能就是骗子利用了加密货币的流行来混淆视听。数字人民币正式发行使用,一定要强化它和加密货币之间的区别,这是一个重要话题。
正如穆长春所说,“要统筹管理数字人民币钱包,统一数字人民币认知体系,有效降低防伪成本。按照双层运营原则,采用共建、共享方式由央行和指定运营机构共同开发钱包生态平台,同时要实现各自的视觉识别和特色功能。”这项工作应当大张旗鼓地进行。
最后,老百姓需要有防诈骗的清醒意识,彻底打消贪小便宜和好奇心,在数字人民币这个事情上,只要官方一天没有官宣,就一天不要相信有真的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遇到和数字人民币有关的各种诱惑,都应该打醒十二分精神。目前,有些试点在深圳等地进行,但毕竟和全面正式推行大不一样,遇到相关事情,不轻信、多求证,骗子也就大大减少了可乘之机。
深圳前段时间试点发放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个红包金额200元,领取数字人民币红包需要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开立个人数字钱包。而且,不同银行的数字人民币的底色不一样,比如建行是蓝色,农行是绿色,工行和中行是红色的。对此,只要不从其他非官方渠道取得相关红包,被骗的概率也就能够大大降低。一个人不贪心,被骗的机会就少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