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信用卡市场一直是大陆信用卡产业的“开山师傅”,很多银行信用卡业务早期都引入了台湾的信用卡专业人士加盟。台湾信用卡市场自90年代初期开放以后,一直是活力充沛、热闹非凡,台湾本土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市场争夺战并取得胜利,成为了业内经典案例。
据2017年台湾相关业务报告统计,台湾信用卡市场流通卡数总量达到4,173万张,全年交易金额比2016年增长7.66%,达2.62兆元新台币,再创历史新高。台湾信用卡市场迄今有42家发卡机构,其中来自外资发卡机构包括花旗、汇丰、星展、美国运通、日本乐天、永旺等几家。尽管外资发卡机构在台湾信用卡市场所占份额并不是很大,但是却是台湾信用卡市场开放的见证。
随着台湾信用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银行间的重组并购时有发生,信用卡市场也日趋饱和,对发卡机构势必产生很大的影响。3月26日,来自日本的台湾AEON(永旺)信用卡公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于官网发布讯息:AEON(永旺)信用卡将于6月1日起正式退出台湾信用卡市场,旗下近5万张流通卡全面停用,成为继2015年大来卡之后,又一家退出台湾市场的发卡机构。
台湾AEON(永旺)信用卡是由日本永旺集团在2002年于台湾100%投资成立的信用卡公司,也是首家日商在台取得信用卡发行许可的公司,获得有关部门核准开办信用卡业务。
然而在2013年9月台湾永旺爆出假帐舞弊案,3人遭起诉,台湾有关机构处罚“台湾永旺”250万元新台币,并且要求“无限期停止发卡业务”。尽管“禁发令”只维持很短时间,就在接触“禁发令”当月,“台湾永旺”就冲出近5万张新卡、流通卡总数破17万张达到历史最高。
但舞弊事件导致“台湾永旺”信誉尽失,大量的商户陆续解除合约,在缺乏预算的情况下卡片权益愈来愈差,截至2019年2月流通卡仅剩48,511张,有效卡更只有24,301张。在欲振乏力的情况下,“台湾永旺”不得不全面退出台湾市场,旗下AEON CARD、永旺分期卡,以及系列联名卡产品,也一并停止申请。
市场上流通的各类“永旺信用卡”不分到期日,都将在今年6月1日自动失效,持卡人可持续累积红利点数至5月31日,兑换红利的服务则将继续至7月31日。持卡人可直接到7-ELEVEN或全家智慧机台兑换红利商品,8月1日起未使用完毕的红利将全数归零。
如果持卡人使用永旺信用卡设定代缴保费、电信费或其他公共事业费用,在停卡后将不再提供代扣缴服务,持卡人必须尽快向各事业单位办理更换代扣缴卡片;如有信用卡款项仍在分期中尚未缴清,“台湾永旺”将持续寄送账单至分期结束,持卡人只须正常缴款即可,无须一口气将剩余款项通通付清。
目前,香港同样也有永旺公司发行信用卡,并发行了银联卡,目前没有受到此次台湾退市的影响。
台湾AEON信用卡导致败局的原因,除了因为自身造假舞弊案之外,与台湾信用卡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市场规模狭小也有关系。
信用卡业务是一项规模化发展的业务,没有一定的规模,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就非常弱。台湾市场本身非常狭小,而发卡机构就有40多个,总流通卡量达到了4100万张,在大陆发卡银行排位的话,仅为招商银行流通信用卡数量的50%。而据2018年统计,台湾人口约2300多万,信用卡已经非常饱和,导致各发卡机构的竞争极其激烈。
在台湾的信用卡发卡机构退市歇业的情况已经发生多起,最早为马来西亚的“马婆卡务公司”(MBF)因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在1999年结束在台信用卡业务,成为台湾史上首家结束营业的信用卡发卡机构。
美国GE信用卡在信用卡风暴后,评估台湾信用卡发行成本过高,于2006年退出台湾市场;“安信信用卡公司”于2006年10月改称为永丰信用卡,后于2009年6月纳入永丰银行旗下信用卡部门;美国AIG国际信用卡公司在全球营运策略调整下,于2009年终止办理信用卡业务。
台湾大来卡专营高端客群,但由于在台可接受的刷卡渠道过少,加上须缴交5,000元新台币年费,无法提高申办意愿,在2015年随着花旗银行合并,2017年7月又终止合作关系,大来卡也随之退出台湾市场。现由美国发现金融公司连手台新银行在台湾提供收单业务,以便于其它大来卡和发现卡能在台湾的商户进行消费。
目前在台的“非银行”发卡机构,只有美国运通,以及在2014年发卡的同样来自日本的乐天信用卡公司,“乐天信用卡”主打年轻群体和日本消费市场,截至2019年2月流通卡已有49.8万张,流通卡突破30万张。
大陆很多中小银行也在陆续投入信用卡业务,但是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到市场的状况,以及自身的定位和目标,不能脱离自身能力盲目制定发展目标,更要学会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台湾AEON信用卡也为大陆中小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敲响了一记警钟!
关注“信用卡董峥”,这里有信用卡的知识,也有信用卡行业独立视角的深度评论与分析,还有信用卡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