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苍南及浙江经验之零星感悟
1.在温州民间借贷风波中的农信现象值得研究。据某专家讲, 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本质上是一场区域性金融危机,大多数金融机构损失惨重,但农信系统基本未受影响,得以独善其身。这是为何?我理解,这可能与浙江农信的战略定力有关。大零售、数字化“双轮驱动”,这是浙江农信的基本战略要求,总体执行力应该是不错的。坚持战略定力,农信社是一定可以做好的。按规律走,坚持、坚守正确的战略,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据一位专家讲,从大的视角看,改开前二十年,银行业自己没管好自己,后来在2000年前后做了大规模剥离,实际是技术性破产,后面的二十年,银行自己的日子好过了,但渐渐脱离了实体经济,走向了歧路。目前我们其实是又处于一个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如何在遵循规律中研判大势、选择战略,苍南、温州乃至浙江的农信系统可以给出些答案。因为,它们在温州民间借贷风波中经受住了考验,在适应新时代的数字化探索中,又是走在前列的。
2.居民杠杆高是否是一种误判。一位专家提出了这个疑问。他的理由是:第一,好多小微贷款是以企业主个人名义贷的,记在了居民侧,而这部分杠杆是多记的。第二,相当一部分投资性、财产性收入未能得到体现,居民侧的收入是缺了一块的,少记了。有一定道理。专家问:你们有谁遇到过身边的人谁是杠杆超过100%的?他说自己没遇到过。我相信在温州、在浙南,可能确实比较少。我判断,在全国区域看可能没有大错,还是要相信数据的力量,有些校园贷、月光族、剁手党,真的不容忽视。但就个别局部区域来说,比如浙南,很可能还真就是个伪命题。以前听过台州银行的人做经验介绍,讲到其贷款基本上为生产经营类,不支持消费类。我理解,奋斗、创业是其区域文化,从银行来说支持消费不会成为主流思考,从市场来说可能群众会把借钱消费视为一种羞辱,“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在这里很可能不被接受、不被认可。总体而言,对居民杠杆这个问题要客观对待,要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台州银行的“伟大”人人羡慕,但其“苦难”几乎无一家银行承受的了。一位专家评价台州银行说,其财务报表数据估计是全世界最好的。要取得这样的成绩,至少要十年以上功力,久久为功。其战略定力最具典型意义,干什么,很清晰、很坚定,对扩表、资金业务等这些外部诱惑,纹丝不动。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学台州,几乎都学不了?因为台州银行的打法,无一家银行吃得消、学得成。据说,一位记者对此发出了感慨:大家都知道他伟大,但是有谁能承受得起他的苦难呢?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想,这可能真就是大家都在学台州、但很少能学到真经的根源所在。在银行界,说到台州,不由人不肃然起敬。
4.银行治理的问题非一般的企业公司治理思路可以解决好。据一位专家讲,数据显示,凡单一股东超30%的小银行,无一例外都存在大股东侵占银行利益的情形。据介绍,浙江农信在改制过程中,法人层次均在县域,单一股东不超10%,90%以上为个人、民企股东,这几点认真坚持了,也是其比较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有启示意义。靠大股东支持搞好治理,特别是靠民企大股东,可能此路不通,抑其大,用其长处,应当是相对有效的、必做的动作。把资本支持和治理动能做区分,可能是必要的、现实的策略。
5.银行发展靠资本还是靠人?8%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是如何来的,是否拍脑袋,可不可以降下来?这个问题颠覆了我一直以来的认知。不过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其观点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发展要重宏观、重大势。据这位专家讲,做资金业务的人习惯于从技术角度思考,所以没有人相信危机事件会发生。但若从宏观看、从政策大势看,其实早已昭示了这些风险。二是长期发展要靠人,资本只能解决短期的问题,解决不了长期发展的问题。方向对了,人就是关键。只有在人的专业化、职业化上久久为功,把人建设好了,发展才会好。专家的话有道理,当然我自己的观点还是有所保留。人重要,是管理层面的问题,资本也重要,是治理层面的事。资本是终极动力,要能够促进人的打造,如果不能,说明资本是不合格的。我们的悲哀在于环境的不合格影响到资本不合格,改造环境任重道远,因此,银行公司治理不仅仅是一件股权的事、资本的事,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这里也是不可或缺的。
6.“足额、便捷、便宜”,这三个关键词对普惠金融很重要、对解决中小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很重要。这三个词,在很大程度上讲,确实抓住了要害。“足额”二字是最被忽略的。给客户的贷款,是少给风险大,还是给足了风险大?评估准,做主办行,当然就要给足。若逼得客户多头贷款、多元负债,就会信息不对称,贷后管理成本就大,风险也就大。还有“便宜”二字,也不容易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当中就包括了取之有度,获取合理利润是精明的,杀鸡取蛋才叫愚蠢。这不仅是服务人民、服务老百姓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做商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再说“便捷”二字,方便、快捷,我们行也一直在努力,当然,这也是个无止境的事。浙江农信提出:全面连接每个家庭和有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足额、便捷、便宜的金融服务,真正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打造全国一流的社区银行。这份情怀、这份睿智,我深为之赞。
7.要警惕各种中介的忽悠,借助中介放贷款是危险的。一位专家讲,好多银行借助中介放贷款,很危险,不赞成这样做,认为长期走下去会形成路径依赖,必死无疑。一些网贷机构、助贷公司很会忽悠,要警惕,常用的两个概念是“累计贷款”和“不良率”。为啥用“累计贷款”而不是用“贷款余额”?为啥不是用“不良绝对额”,而是用“不良率”这个靠数量高速增长来稀释的不良相对数?不过为了赚钱而已。赚一把钱,跑了,包袱给银行留下了。这个观点有道理,很赞,但大多数急功近利、缺乏根基的银行是听不进去的。想到此,令我对坚守做小微不找中介的常熟农商行再次肃然起敬。在滚滚红尘中,保持定力,不易。
8.苍南农商行员工行为预警系统的九个维度,很细、很实用,值得借鉴学习。重庆三峡银行专程去学习这个方面,可见是有些建树的。这九个维度是:资金中介预警机制;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员工亲属关系管理系统;负面清单100条(员工禁止类行为);增设风险经理岗(穿透式管理);员工道德风险联席会议;审计全流程管理;健全教育体系;员工人文关怀。这一块干货比较多,值得细细揣摩。
9.苍南农商行在菜市场打败了支付宝,是如何做到的?这个问题是我行同事提的。我要提的话,也是类似这样的点。英雄所见略同。苍南农商行一位员工在工作日志中写到:“今天我们终于觉得我们一个多月工作是有成果的。客户告诉我们,今天支付宝给他们打了电话,询问他们为什么最近支付宝的扫码量突然骤降,要请他们去开会。听到这个,我们顿时有了一种胜利的喜悦。在菜市场,我们几乎已经打败了强大的支付宝。最后我想说的是,未来我们可能会面临更强大的竞争,我们要继续保持着优质的服务,才能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细读这些文字,那份执着、那份清醒,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苍南农商行领导说,生态圈争夺是一场胶着战,甚至会反复拉锯七八次,说到底还是靠服务,贴心、坚持,用服务感动客户。就是靠汗水,没啥诀窍。而且,按照该行战略构想,在科技支持下,未来客户经理将进一步解放,各种生态圈、丰收互联、场景,将越来越成为客户经理的发力点、主战场。这与我行的想法很类似,不同之处,就在于人家做到了。
10.越是城市化程度高的地方,建生态圈越难,是这样吗?应该是。不仅小银行如此,大银行恐怕也是如此。做客户的粘性,不可能只是扫个码那样简单。要做生态圈。包括菜市场、出租车、医院、公交车、自行车等各种场景。比如一分钱坐公交,也很受欢迎,你得理解相当一部分人喜欢沾点小便宜的心理。在大城市选择多,谁想弄个生态圈做深耕,恐怕都难,客户的忠诚度会比较低。在小地方就会好些。小地方,中小银行更熟悉,更有优势。
11.如何看待数据资产保护以及与“花呗、借呗”等巨头合作的问题。苍南农商行认为,与巨头合作要审慎,不能把辛辛苦苦积累的数据拱手让给别人。数据是资产、财富,要保护好。同时,巨头的技术是好的,要积极学习。我们一般认为阿里是浙江骄傲,一定受欢迎,但在苍南,就遇了冷。这种强烈的银行数据意识,值得大大点个赞。我想,这绝对不能理解为保守二字。
12.如何理解线上是趋势、线下是优势这“两势”的关系问题。有人问,金融科技对农村中小银行的冲击将会有多大?如何更好应对?苍南答曰:过虑了。科技是趋势。海上渔民也扫码,科技的影响力与东部西部无关、与海拔高低无关,比如贵州的互联网就发展很好。线下是中小银行优势,把这个优势发挥好,至关重要。丢了就错了。苍南的经验和探索表明,打造数字化极致银行,恰恰要在线下做大文章。不仅仅是线上的事。线上和线下必须结合、融合。
13.苍南农商行在“党建+金融”实践中有309名金融特派员,是如何工作的?浙江农信领导讲了“党建+金融”的丰收驿站模式,其作法甚至引起省领导的关注、视察。这个丰收驿站,基本是“金融、电商、政务、物流、民生”五位一体的,值得关注。苍南农商行也回答了有关提问,其金融特派员的工作其实是嵌入了村居工作当中。村委会、居委会开各种会议,特派员要去,主要做金融知识宣传,如反洗钱知识等。我感觉这个布局很好、很巧妙,金融消保工作也是这样要求的,国办文件中把国民金融素养列为消保工作重要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银行拓展业务提供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