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国盛证券,刘高畅)
1.1 投资正当时,弱衰退是计算机最佳BETA环境
复盘计算机板块可以发现,计算机行业在经济弱衰退阶段表现良好。1)2012/12-2015/6 期间,经济增速平稳缓慢下行,从2013年的7.9%的GDP增速下降至2015年Q4的7.04%, 同时期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为平稳,流动性稳定,在此阶段计算机行业收益可观, 2015 年 6 月的最高点相比 2000 年初涨幅高达 630%。
无独有偶,2018/10-2020/07 期 间,经济承压与舆情扰动带来经济弱衰退,而流动性出现一定边际宽松,由此带来计算 机行业的一波行情,板块整体上涨 106.47%。2)除此之外的时间段,2015/6-9 股灾导 致板块整体短时内剧烈下跌,属特殊情况。2016/3-2018/10 期间,经济相对平稳,而流 动性偏紧,计算机板块呈现下跌态势。2020/7 以来虽然处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但存在 流动性收缩预期,截止 2021/10/9 整体板块下跌了 19.8%。
这种特质是由计算机行业本身的属性带来的:计算机产业整体产业链扁平,不透明度较 高,增速中等但持续性强且空间较大。
1)传统计算机公司下游客户多涉及政府类采购,受政策影响大,而政府类采购相对不透 明,其前瞻性及稳定性难以保证。计算机超过 70%公司涉及政府类采购(包括政府、军 工、金融、电信运营商、教育、能源、医疗等),我们分析了计算机行业 2013 年 7 月 1 日 市值排名前 15 的公司,仅有四家与政府类采购相关性较低,但业务属性依旧受政策影 响较大。
2)计算机传统业务中项目型集成公司居多,产业链扁平且竞争壁垒不高。项目型公司通 常具有定制化、区域性特征,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规模 才能积累出可复制的应用产品或模 块。同时,由于计算机公司上游是人,下游是客户,产业链较为扁平,难以进行产业链 交叉验证。 3)计算机行业增速中等,但持续性较强,近年出现和 GDP 增速的部分脱钩。历史上软 件行业收入增速与 GDP 增速的变动基本保持一致,略高于 GDP 增速。2017 年之后我 国实际 GDP 增速开始缓慢下行,然而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呈现上涨趋势,出现了部分脱钩。
计算机行业上述种种特质导致: 1)在强衰退环境下,较高的经济不确定性带来市场风险偏好的降低,计算机产业调研 跟踪难度大,难以受到市场青睐。如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GDP 增速陡降,宏观经济 大幅衰退,计算机行业同样随之回撤,收益表现不佳。
2)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计算机行业景气度不具备比较优势叠加流动性收缩,使得计算 机行业收益承压。1)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周期行业以及其他高景气行业具有极快增 速,计算机增速相对显得平稳,呈现比较劣势,且流动性收缩下市场更加追求当期收益, 远期空间重要性的降低使得计算机无法率先受益。以 2020H2 为例,2020 年下半年国内 从疫情影响中逐渐复苏,经济增速迅速反弹,同时流动性存在一定边际收缩(10 年期国 债收益率略有上升),致使计算机行业在 2020 下半年下跌-2.2%,表现不佳,在全行业 同时期涨跌幅中排名倒数第三。2)另外,在估值层面,计算机板块横向比较属于较高估 值品种,长久期资产天然对利率更为敏感,在经济强复苏叠加流动性收紧环境,需求较 为稳定情形下较难有表现。
3)在经济弱衰退环境下,大多数行业增速减缓,计算机行业得以体现出景气度上的比 较优势,且弱衰退下对流动性预期一般比较稳定,流动性红利通常流向具备远期空间的 行业,因此弱衰退是计算机最佳 BETA 环境。
1.2 公募持仓处于历史底部,小市值公司估值历史底部反弹,大市值公司现 金流好于利润
当前计算机公募基金持仓占比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估值位于历史 PE 中位数水平,下探 风险降低。2021Q3,公募基金持有计算机市值占净值比1.06%,占股票投资市值比3.93%, 无论是占净值比还是占股票投资市值比,都位于 2013 年以来的历史底部区域。我们认 为,公募基金重仓股对于计算机的持仓配比已经下降到了合理水平,配臵比例上看交易 风险降低。而从 PE(TTM)来看,当前申万计算机行业整体估值位于历史 PE 中位数水 平,处于合理位臵,具备向上估值提振空间。
小市值企业(市值<180 亿)估值自历史底部区间开始反弹。申万计算机板块小公司 PS 估值于 2019 年初达到十年来接近历史底部的区间,此后向上反弹,2021Q1 有所反复, 又回到低位,此后缓慢回升,估值修复空间可观。从 PE 角度来看,当前小市值企业 PE (按整体法计算)今年约 37 倍,明年约 27 倍,仍处于合理偏低水位,存在上升空间。
大市值公司现金流优于利润。计算机头部大市值公司由于其规模效应与 know-how 积累 领先,率先受益于各个细分行业的产业趋势,因而在现金流上的表现多优于利润端。以 金山办公、广联达为代表的云计算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持续优于归母净利润。(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1.3 产业升级加速,投资主线稳固性持续提升
1.3.1 从系统集成到平台产品
传统系统集成是国内 IT 产业发展的最初形态。我国基础软硬件及工具类产品总体发展 在 90 年代,产品成熟度及生态效应落后于海外。大多数 IT 公司初始业务为承担相关甲 方的项目总包,采购基础软硬件并进行 IT 组合及简单的软件编写,通常以人头/工时形 式付费。 行业 Know-how、IT 迭代下模块及产品化出现,竞争格局渐明。2010 年后,随着服务 的深入,部分优秀的公司在解决不同客户需求的同时发现了其中的共性,并投入研发形 成了局部的模块、产品,相较于其他公司业务性能优势不断扩大,竞争格局清晰化,增 速逐步高于行业,议价权产生。典型代表为恒生电子、卫宁健康、石基信息,而这些公
司仍在向第三阶段跃迁。 平台型产品加速涌现。2017 年后,由于技术变革,IT 底层架构快速变化,集约化的需 求以及 SaaS 产品易部署特征导致相关产业链逐步出现众多类平台产品,如工具软件、 数据中台、安全大脑类产品。这些产品使整体产品性能进一步提升,需求深化。典型公 司如金山办公、广联达、用友网络、金蝶国际、深信服、安恒信息等。2013 年以来,市 值排名前十的计算机股票中,平台型、产品型公司(如东方财富、金山办公等)市值排 名逐步前移,呈现出头部集中化的态势,市场对平台型、产品型公司的青睐日益显著。
1.3.2 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新技术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2013 年以后,几乎所有领先企业都投向云计算、大数 据、人工智能的怀抱,从各大公司的公告中均可获得诸多信号。 新技术刺激需求的加速。以工具类产品为例,Adobe 在转云后使得新技术能更快应用于 产品当中,2012 年开始转云,2016 年推出 Adobe Sensei,叠加人工智能功能,效率提 升。相应地,其营业收入也从 2015H2 起不断攀升。 国内计算机行业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已逐步显现。新技术已经带来头部公司明显业务、财 务变化。截止 2021Q3,广联达合同负债达到 20.41 亿元。同时,云计算为广联达、金 山办公等企业带来稳定现金流,二者经营性现金流表现持续优于归母净利润。
云计算处于成长期,AI 进入成长临界点。1)云计算是最确定的长期趋势,海外已形成 从多云为入口,公有云、混合云、SaaS、云安全、云运维、云实施共赢的完整生态链, 转云比例预计超过 20%。国内云计算发展滞后海外整体 5-7 年,目前公有云、超融合、 政务云推动较快,软件厂商推动云原生、SaaS 转型,当前处于成长期。2)AI 加速进入 成长期。根据 Gartner 每年发布的科技成熟度曲线,AI 从触发期开始,会经过期望膨胀 期—泡沫幻灭期—复苏成长期—成熟期。从目前趋势来看,AI 行业经过三年的预期消化,已不再是追逐热点赛道,而更倾向于考虑打造合理的商业模式,帮助 AI 产业化落地。
2.1 深度受益“双碳”,能源数字化、信息化空间广阔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数字化孕育广阔投资机会。随电网新能源消纳比例持续提高, 相关新型设备不断接入电网,安全稳定、动态优化运行倒逼电力行业进入数字化转型快 车道,涵盖发、输、变、配、用、调度、信息通信等各领域,从电力生产、传输到分配 全过程,从传统水电、火电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 从大型发电站并网到分布式电 源接入,从特高压、超高压、高压到中低压,从特大型交直流一体化输电网到微型配电 网的采集监测、调度控制、继电保护等全系列电力二次技术、产品和服务。
近期分时电价政策再次明确风向,新型电力系统势在必行。2021 年 7 月,发改委印发 《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指出在保持销售电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基础上, 引导用户削峰填谷、改善电力供需状况、促进新能源消纳。解读如下: 1)强调与新能源发展的充分衔接。《通知》要求各地统筹考虑新能源装机占比、发电出 力波动等划分峰谷时段,形成与新能源的充分衔接;同时,首次提出利用深谷电价机制 应对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突出矛盾,与新能源发电波动性特征相适应。 2)催生广泛信息化需求。新能源发电存在波动性,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依赖调度能 力与系统信息化水平提升;同时,分时电价机制完善,以及尖峰电价推出,都将导致电 价计费、电量清分、客户管理等变化,对电力营销信息化产生新的需求。
3)激活电力的商品属性,带来新的能源消费场景和业务机遇。强调扩大峰谷价差,有 助虚拟电厂、储能等业务盈利,催生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包括园区管理、用电信息采集 整合管理、售电市场管理等。 供给侧:发电侧降本增效诉求强烈,电网侧数字与信息化需求旺盛。新能源发电迅速扩 张,平价上网引发降本增效诉求。1)2011-2020 年,我国风光发电从 709 亿千瓦时升 至 7276 亿千万时,装机容量从 48.4GW 增至 535.0GW;发电占比从 1.5%升至 9.4%, 装机容量占比则从 4.6%升至 24.3%。
据南方电网预测,到 2030 和 2060 年,我国新能 源发电占比将分别超过 25%和 60%,新能源占主导。2)2021 年 6 月发改委通知,2021 年 8 月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 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失补、沉淀投入、效率上限等压缩光伏电站利润,利 用数字化提升运维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等与其需求高度一致,叠加高增的光伏装机容量, 光伏数字化将具备广阔市场空间。
新能源上网对电网消纳提出更高要求,能源互联网需求展开。目前电力系统要加快新能 源发电上网、并网,而新能源发电如风电、光电存在较强昼夜或季节波动,易冲击电力 系统稳定性,同时部分发电方式如分布式光伏由于等级差异可能产生电网‚污染‛,能源 互联网由其多源协同、多能互补、能源与数字化深度耦合等特征,可应对上述问题。 国网深化能源互联网布局,信息类投资已超百亿。2019 年,国网提出‚三型两网‛发展 战略,并定义‚能源互联网=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
1)坚强智能电网:利 用传感器对关键设备运行状况实时监控,把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通过分析挖掘, 对电力系统整体管理优化,已进入‚引领提升‛阶段;2)泛在电力物联网:围绕电力 系统各环节,应用‚大云物移智‛和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互联、人机交互, 实现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等,国网计划于 2021 年初步完成构 建,2024 年正式建成。3)据国网社会责任报告披露,2018 年国网信息化与通信项目投 资合计达 117.6 亿元,且为信息部统计口径,实际信息化投资额应更高。考虑未来泛在 电力物联网发展推进,投资规模可能放量增长。
2.2 汽车智能化:智能座舱进入深化临界点,芯片算力提升为高阶智能驾驶
落地提供沃土 1)智能座舱进入深入临界点,多屏化、大屏化是产业趋势 智能座舱从 1.0 时代向 2.0、3.0 时代延伸,高等级智能座舱进入深化临界点。根据高 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定义,智能座舱 1.0 以功能性为主,完成导航、娱乐、指令语音等基 本内容;而智能座舱 2.0 以数字联网为基本特征,3.0 则进入了域控智能阶段,能完成各 类复杂人机交互。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 1-6 月,国内新车(自主+ 合资品牌)搭载传统功能座舱及以上(1.0-4.0)上险量突破 500 万辆,前装渗透率超过 50%,其中 1.0 渗透率 53.11%,2.0 渗透率约 15%,3.0 渗透率约 1.46%,高等级智能 座舱(2.0 与 3.0)渗透率合计达到 16.46%,逼近科技行业 20%的重要节点,有效智能 座舱进入深化临界点。随着 1.0 时代功能座舱的使命接近尾声,接下来两到三年时间里, 2.0 和 3.0 数字/智能座舱将成为市场主流,并逐步向 4.0 跨域时代延伸。
车内屏幕是智能座舱最重要的载体,多屏化、大屏化是当前产业趋势。大陆汽车人机界 面业务部门战略主管 Ulrich Lüders 表示‚显示器是汽车的核心人机界面。‛,更智能化、 体验更好的显示解决方案在驾驶舱的设计中起着核心作用。传统座舱一般是采用机械式 仪表盘和内嵌式中控液晶屏,而智能座舱系统在硬件方面,将传统机械式仪表升级为数 字液晶仪表,增加了流媒体后视镜、HUD、后排显示屏、车联网模块等,为消费者提供 完善的导航信息、周围环境信息以及娱乐信息。车内的屏幕成为座舱体验最主要的载体, 因而屏幕的尺寸与数量都逐渐上升。
2)软硬件解耦,汽车 EE 架构走向域集中式,高算力芯片为高阶智能驾驶提供沃土,产 业浪潮将至 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到 2025 年 L2 及以上级别 ADAS 渗透率将达到 40%。近年来 随着特斯拉 Model S、Model X 等一系列创新车型的推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不断落地, 使得汽车智能化不再是一个想象,而成为了确实的产业趋势。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全 球 L2 级别以上 ADAS 渗透率 2020 年约为 5%,预计到 2025 年将上升至 20%,到 2035 年将达到 65%。根据罗兰贝格数据,2020 年中国 L2 及以上级别的 ADAS 系统渗透率仅 为 9%,然而到 2025 年,L2 及以上级别的 ADAS 系统渗透率可达到 40%。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要求 400TOPS 以上的算力,高算力、低功耗的自动驾驶 SoC 芯片 将成为域控制器的核心。L3 级别自动驾驶是算力需求的分水岭,需要的 AI 算力达到 20TOPS,L4 需要的算力接近 400TOPS,L5 甚至达到 4000+TOPS,在实现高算力的同 时还需要考虑低功耗,因此能满足前述条件的自动驾驶 AI 芯片便成为了 L4 及以上自动 驾驶落地的核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车企追求智能驾驶产品的差异化,长期来看,具有开放生态的芯片厂商有望胜出。当前 智能驾驶芯片主要分两大阵营,一是以 mobileye 为代表的黑盒阵营,为客户提供从芯片 到算法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虽然可以快速为主机厂提供智能化的能力,但从长期来看, 应用层的算法决定了车企的核心竞争力,车企需要将这部分把握在自己手中,黑盒方案 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另一阵营则是以英伟达为代表的开放生态阵营,允许上层算法的自 主开发,更切合客户需求。德赛西威 2021 年 10 月 12 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也提到,‚公 司将基于 Orin 系统级芯片的强大运算能力,为理想汽车提供性能优异的自动驾驶域控制 器,理想汽车将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所有自动驾驶的程序设计和算法逻辑的设定‛。
2.3 千亿数据安全迈入产业元年,网络安全最具爆发力方向
2020 年 9 月 8 日,中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 分别于 9 月、11 月正式落地实施。作为数字技术的关键要素,全球数据爆发增长,海 量集聚,成为实现创新发展、重塑人们生活的重要力量,事关各国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 在全球分工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确保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链安全对于提升用 户信心、保护数据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没有数据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数据安全市场空间短期 2023 年有望达百亿,长期潜在空间有望达千亿。数据安全计算 模块常见于大数据服务场景,添加至 AI 计算平台,并且与 AI 应用同样以数据为基础, 进行安全、存储以及计算等服务,故以 AI 平台收入为隐私计算产值上限,根据 IDC 预 测 2020 年我国大数据市场约 104.2 亿美元,其中软件市场规模为 26.5 亿美元,AI 平台 收入约 4 亿美元,IDC 预测 2018 至 2024 年 AI 产业年均复合+39%,则 AI 平台收入 2024 年有望达 15 亿美元,则数据安全方案上限近百亿人民币。
随 IT 架构上云,长期数据安全 SaaS 运营收入有望达千亿,商业模式改善带来估值提 升机遇。以消费贷款场景为例,假设 2030 年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建模使用联邦学习渗透 率达 60%,服务费率为 1%,国内短期消费信贷市场 2019 年已达 9.92 万亿元,假设直 到 2030 年年化复合增速为 8%,则 2030 年市场有望达 21.42 万亿元,数据安全收入有 望达 1285 千亿元,考虑互联网、医疗及政务大数据等场景,空间巨大。
2.4 DCEP:2022 年或为数字人民币元年,产业空间达千亿级别
数字人民币具有极强的国家战略意义,对内可实现精准调控、对外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 重要抓手之一。
1)智能合约、可编程性:数字人民币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 币在确保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 促进业务模式创新。根据移动支付网报道,‚智能合约‛将会是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加载智能合约的数字人民币其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多种环境和 关系,比如定向用途、定向人群、定向场景等。
2)有利于人民币强化货币主权、并为跨 境支付提供便利:2020 年 10 月,央行数研所穆长春表示,统筹管理数字人民币发行额 度,保证 100%的准备,杜绝超发。另一方面,美元放水趋势明显,经历 2020 上半年的 大放水后,截至 2021 年 9 月 25 日,美联储总资产达到 8.49 万亿美元。在全球美元大 放水背景下,各国对货币主权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数字人民币有助于保持人民币币值 稳定,利于各国接受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的手段。
DCEP 自 2019 年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21 年落地明显加速。1)早在 2014 年,央 行即成立法定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进行初期技术储备、知识积累;经历三年储备期 后,2017 年受币圈事件影响,数字货币进度有所放缓;2018 年,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 川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金融改革与发展‛主题记者会上首次提出‚DC/EP‛概 念。2)2019 年,数字人民币正式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19 年 8 月,央行召开 2019 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指出下半年要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步伐,推 进进度开始明显加快。
2.5 元宇宙:行业进入导入期,潜在应用价值可达1.5 万亿美元
疫情影响带动线上化加速,线上办公/商务/娱乐大行其道。自 2020 年初以来,新冠疫情 席卷全球,近来随着奥密克戎的出现,或将出现新一轮的爆发。根据 WHO 数据,截止 2021/11/29,全球累计确诊人数超过 2.6 亿,累计死亡人数超过 520 万。疫情的爆发使 得居家办公、线上商务、在线娱乐等线上生活方式渗透率快速提升,腾讯会议、Zoom 等线上会议工具迅速普及。根据腾讯 2020 年报显示,腾讯会议已成为中国最大云会议 独立 APP。公司在腾讯会议 2020 全新升级发布会上披露,腾讯会议上线 245 天用户数 即超 1 亿,借力疫情成长迅速。
元宇宙乘风而起,科技巨头争相加码,应用价值与市场空间广阔。1)元宇宙是一种沉 浸式的虚拟空间,用户可在其中进行工作、文化、社交、娱乐活动。进入 2021 年后, 元宇宙概念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新热点,各路科技巨头纷纷聚焦相关领域:Facebook 在 VR 领域不断投入,旗下 VR 头显设备 Oculus Quest2 一经推出后迅速热卖;苹果收购 了 NextVR Inc. 以增强苹果在娱乐和体育领域的 VR 实力;Google 在 VR 方面的布局重 点在软件和服务上,如 Youtube VR;米哈游资助瑞金医院研究脑机接口技术的开发和临 床应用。2)元宇宙应用范围广泛,潜在市场空间广阔,根据普华永道预测,到 2030 年 VR、AR 技术有望为全球经济带来 1.5 万亿美元的 GDP 增量,为全球经济带来 1.81% 的增长,其中为产品服务发展、医疗卫生、发展训练等领域带来的 GDP 增量近 3000 亿 美金。
VR 技术和产品趋于成熟商用。以 Oculus 为代表的 VR 技术与产品趋于成熟商用。与第 一代 Oculus Quest 相比,Quest2 更轻更薄,售价为 299 美元起,比上一代便宜了 100 美元,高性价比的产品也收到了市场的欢迎。OculusQuest2 的销量持续超预期,2021 投资者日活动期间,高通首席执行官 Cristiano Amon 表示 Oculus Quest2 累计销量已 破千万台。根据 steam 数据,2021 年 8 月,Oculus Quest 2 在 VR 头戴设备中的月度 市占率已经高达 32.1%,远胜竞品。
视觉技术是元宇宙的关键入口,相关供应商有望核心受益。内容的展示呈现是元宇宙的 入口,因此视觉技术对于元宇宙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元宇宙的沉浸式体验对实时音视 频类技术提出要求,需要确保数据传输的高速准确性,当虹科技等高清视频传输厂商具 备核心技术;此外,对图像智能修复、视觉成像算法等 AI 技术也存在一定需求,虹软等 相关视觉 AI 技术供应商有望受益。
2.6 信创:主要领军公司业绩兑现,行业信创迎规模落地元年
行业信创招标开启,主要领军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兑现,行业整体有望进入 2-3 年景气期。 1)2021 年行业信创首先在金融和电信等领域开启,党政信创也保持相对规模的订单贡 献,且由于 2020 年同期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主要领军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呈现大幅增 长,如中国软件 Q3 营收增速达 96.14%等。
从 2019Q3-2021Q3 复合增长率来看,细分 领域业绩分化程度较大,大部分领军公司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例如金山办公收入复合增 速 50.88%、诚迈科技收入复合增速 43.3%、中孚信息收入复合增速 43.10%。2)随着 下游党政、八大行业企业需求加速来临,我们认为行业整体有望进入 2-3 年的景气期。 若基础软件类和芯片类公司在行业信创取得突破进展,则长期有望带动整个产业链企业。
行业信创整体渗透率仍较低,提升空间广阔,或成未来最大增量。根据亿欧咨询 2020 年调研统计,按照信创‚2+8‛体系,目前党政和金融信创渗透率处于第一梯队,电信、 交通、电力、石油、航空航天处于第二梯队,教育、医院领域渗透率最低,处于第三梯 队。考虑到行业信创相较党政信创服务器数量更多、业务系统需求更加复杂,未来随着 渗透率上升,预计会成为远超党政信创的庞大市场。
信创未来或迎持续放量,预计 2025 年接近 8000 亿。随着国家信息化总体战略布局的 推进,特别是数字化转型加速,我国信创产业市场规模不断高增。据《2021 年中国信创 生态报告》,2020年中国信创生态市场规模为1617亿元,预计未来五年CAGR可达37.4%, 2025 年将接近 8000 亿元。
3.1 AI:产业化有望加速,天然具有规模优势,重点关注龙头公司
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产业化有望加速。AI 赛道的龙头公司 2021 年三季报表现优秀, 核心公司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科大讯飞的收入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表现出比较强的 增长动力,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同时随着 AI 技术给越来越多的企业带来针对传统管理 方式、企业运作流程的改善,AI 赛道公司的产业链议价能力提升,使得其经营性净现金 流、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呈现持续增长之势。
龙头公司的预收账款(合同负债)高增长体现了越来越强的产业议价能力。AI 赛道公司 的预收账款(合同负责)表现稳健,剔除 2020 年的疫情影响,相比 2019 年 Q3 的 2 年 复合增速均超过 30%。
AI 加速进入成长期。根据 Gartner 每年发布的科技成熟度曲线,AI 从触发期开始,会经 过期望膨胀期—泡沫幻灭期—复苏成长期—成熟期。从目前趋势来看,AI 行业经过三年 的预期消化,已不再是追逐热点赛道,而更倾向于考虑打造合理的商业模式,帮助 AI 产业化落地。2017-2020 年期间,在预期消化的同时,随着资本的助力、政策的驱动、 技术的投入,AI 领域中数据、硬件、算法都发生了巨大飞跃,成为了人工智能拐点的催 化剂,推动业务的飞跃发展。此外,Gartner 曾在 2019 年 8 月预测,‚到 2021 年,AI 将创造 2.9 万亿美元的商业价值,创造全球 62 亿小时的工人生产力,AI 即将进入回报 期‛。AI 赛道加速成长态势明显。从科技历史上看,一个有巨大空间且有规模优势的行 业出现成长拐点的时候是投资甜蜜期,但一旦需求真正爆发,领军公司很难从 PE 角度 再获得安全估值区间。
从‚发现‛到‚落地‛,AI 将持续改造社会和企业。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说过,‚未来 是 AI 的时代,AI 将会帮助人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未来的世界‛。创新工场董 事长李开复说到,‚眼下,AI 已经从‘发现’阶段过渡到了‘落地’阶段‛。正如汽车取 代马车一样,AI 将逐步渗透到个人生活和企业生产中,并通过多种深度学习算法挖掘新 的价值,为社会、企业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体验。以机器人为代表的 AI 赋能也变得越来 越具有吸引力,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目前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回收期也呈现出逐 年下降态势。此外,根据 Gartner 的 2019 年年度 CIO 调查,部署了 AI 的企业从 2018 年的 4%提升至了 2019 年的 14%,企业逐步意识到了 AI 可以为产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价 值,我们认为,AI 渗透到社会和企业的方方面面已是大势所趋。
AI 是智能汽车、元宇宙落地的技术基础。汽车的智能化水平离不开 AI 技术的赋能,包 括行车过程中的实时感知数据的结构化处理,驾驶员的状态监控分析与预警,通过 AI 的大数据分析,提升整车的主动安全能力,结合实时的数据分析,实现汽车更加合理的 调度出行,使得交通更加有序等等,AI 在汽车智能化的过程中将会持续提供底座能力支 撑。
而元宇宙也需要 AI 的赋能,比如 AI 虚拟人物的构建,需要依托关键点表征人的肢 体动作,结合体感识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多模态信息进行联合建模,利用神经网 络、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 AI 技术进一步提升虚拟人物的思考能力。可以说,AI 是智 能汽车、元宇宙落地的技术基础。 目前 AI 龙头公司已经出现估值洼地。海康威视对应 2021/2022 年 PE 约 25 倍/20 倍, 大华股份对应 2021/2022 年 PE 约 16 和 13 倍,考虑到随着企业数字化和创新业务占比 提升带来的估值提升逻辑,我们认为海康与大华当前位臵具有良好的配臵性价比。同时, 科大讯飞明年对应 PE 分别约为 50 倍,值得重视当前的回调机会。(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2 资管 IT:资本市场大发展确定性可期,领军公司有望持续高增
资本市场大发展,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资本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在助推产业发展、增值 居民财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2019 年以来,资本市场改革政策频出,科创板、注册制、 基金投顾、再融资、REITS 新规、北交所等重要举措相继落地,改革呈现加速态势。
储蓄及理财“搬家”,机构资金延续大发展态势。自 2018 年底资本市场改革以来,监管 始终强调推动“中长线资金”而非“短线资金”入市,居民储蓄入市要通过培育机构投资者 实现。一方面,监管层多举措推动更多中长线资金 加配权益类资产,如鼓励多支柱养老 金入市,加大公募权益类产品发行力度;另一方面,监管多次严查场外配资、违规资金 等短线资金入市。
交易量大幅回升,基金发行规模高增,资本市场有望长期发展。资本市场大发展趋势逐 步显著,交易量大幅回升,基金发行规模高增,金融机构 IT 投入以及 C 端交易和资讯需 求明显加大,行业景气度明显改善。根据 Wind 数据,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两市总 成交额 183.2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43%;融资融券余额约为 1,989,207.96 亿元,同比 增长 57.49%;公募基金发行量约为 23,460.46 亿元,同比增长 8.94%,其中主动权益 型基金发行量约为 9,320.98 亿元,同比增长 16.87%。
东方财富、同花顺等互联网资管领军在资本市场高峰期的流量变现能力不断验证。1) 在基金大量发行趋势下,东方财富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73.1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 长 106.08%,收入和利润增速远超市场交易增速,互联网运营模式的规模效应不断体现。 截至 2021Q2,天天基金平台以 4415 亿元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位列销售机构 第 4 位,基金销售的尾佣分成有助于公司基金代销业务持续稳健,随着长期资金入市、 机构化趋势日益显著,公司作为互联网资管领军有望长期受益。
2)2021H1,同花顺, 实现营业收入 13.27 亿元,同比增长 33.87%;归母净利润 5.77 亿元,同比增长 31.42%。 其中增值电信业务实现收入 7.80 亿元,同比增长 34.32%,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活跃, 投资者对金融资讯需求有所增加所致;基金销售及其他交易手续费实现收入 1.85 亿元, 同比下降 2.73%,其中基金代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13.14%,但公司业务战略调整,其 他业务代销手续费减少。
3.3 云计算:十年长周期主线,成长可持续性不断验证
1、云上游产业复苏信号频现,2022 年或出现需求拐点
2020 年上半年,产业投资周期叠加新冠疫情影响,线下流量持续向线上迁移,云办公、 云视频等需求爆发,云计算产业链整体高速增长。 2020 年下半年至 2021 年上半年,海外疫情仍呈现长尾态势,同时全球经济增速低迷、 云上游投资也进入消化周期,导致 2B 或 2G 端云计算需求受影响,云上游进入验证期。 2021 年下半年,云上游复苏信号频现,主要包括全球云厂商收入持续高增、Capex 支出 回暖、Intel DCG 业务收入同比转正、新一代 10nm 芯片 Icelake 进入量产期、Aspeed 月度营收同比达到 50%等。诸多前瞻信号叠加,云上游产业拐点有望来临。
全球云厂商收入维持高增,Capex 逐渐复苏。1)根据 Amazom、Microsoft 及 Google 的 2021Q3 财报,受益北美疫情缓解以及经济复苏态势,云厂商业绩均实现较高速增长。 其中,AWS 营收同比增长 39%、Azure 及其他云业务同比增长 50%、Google Cloud 营 收同比增长 45%。2)展望 2022 年,微软资本性支出约为 58.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 主要支持云服务发展,同时其表示将继续投资以支持不断增长的需求;亚马逊资本性支 出约为 147.71 亿美元,同比增长 50%,主要反映了对额外产能的投资,以支持基础基 础设施(其中大部分是支持 AWS)业务的持续增长;Google 资本性支出约为 68.19 亿 美元,同比增长 26%,并预计将保持对技术基础设施(尤其是服务器)的投资;Facebook 资本性支出约为 43.1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并预计 2022 年资本性支出将在 290 亿 美元至 340 亿美元,主要是对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技术设施及办公场地进行投资。
Aspeed 营收同比大幅提升,佐证行业高景气周期。1)Aspeed 为全球顶尖 SoC 系统解 决方案的领导者与创始者,其 BMC 为服务器生产重要的元器件,其销售数据为观测服务 器市场的理想指标,参考 Aspeed 收入与 IDC 统计的全球服务器销售额,其一般领先服 务器市场约 2 个月。2)在去年上半年高基数下,今年 H1 Aspeed 营收基本保持个位数 同比增长;进入下半年,去年同期基数相对下降,从增速角度行业周期或呈持续回升态 势,同时数字化趋势下服务器需求长期向好,历经一年消化下游库存将迎来补货周期。 2021 年 8 月及 9 月,Aspeed 月度营收同比增长均达到约 50%。
算力需求高增,打开 AI 服务器新增市场。1)根据 Gartner 的 2019 年年度 CIO 调查, 部署了 AI 的企业从 2018 年的 4%提升至了 2019 年的 14%,企业逐步意识到了 AI 可以 为产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我们认为,AI 渗透到社会和企业的方方面面已是大势所趋。 2)根据 OpenAI 发布的分析表明,自 2012 年以来,人工智能训练任务中使用的算力正 呈指数级增长,其目前速度为每3.5个月翻一倍(相比之下,摩尔定律是每18个月翻倍)。 自 2012 年以来,人们对于算力的需求增长了超过 300,000 倍(而如果是以摩尔定律的 速度,只会有 12 倍的增长)。
在此期间,硬件算力的提升一直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重 要因素,对服务器等硬件的要求不断提升。3)根据 IDC 统计,2019 年全球 AI 服务器 市场规模达到 99 亿美元,2020H1 半年度达到 55.9 亿美元,未来,人工智能服务器将 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在 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 251 亿美元;据 IDC 与浪潮联合发 布的《2020-2021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2020 年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市 场规模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未来将占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
2、SaaS 为十年长周期代表主线,成长可持续性不断验证
通过降低付费门槛、促进盗版转化,SaaS 模式可有效扩大用户基数。1)以 Adobe 为 例,其 2012 年开启全面转云,云化前 Adobe CS6 套装软件基本版售价为 1299 美元, 专业版 CS6 Master Collection 售价达到 2599 美元;云化后,相应 SaaS 软件对应价格分 别为 49.99 美元/月、79.98 美元/月,产品使用门槛大幅降低,因此可有效吸引长尾客户。 2)促进盗版转化方面,云端部署本身加大盗版难度,同时盗版无法使用云功能、与云产 品的体验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实现用户向付费的不断转化。截至 2016Q3,Creative Cloud 累计新用户占比已经超过 35%。国内云领军以广联达为例,其 2017 年正式转云, 至 2019 年 9 月,公司正版与盗版用户的比例已从 1:1 提升至 1:0.8。
扩大客群仅为基础,SaaS 本质在于存量客户的续费与增购。1)传统模式下,软件交易 基本类似‚一锤子买卖‛,一旦买方完成产品费用付款,后续驱动厂商提供服务的难度即 大幅增加;订阅制模式下,买方前期付出的成本更小,同时对产品交付的质量和长期服 务的要求更高,而只有客户的长期续费才可支撑起 SaaS 公司的运营模式,因此云公司 在客户满意度考核、客户价值深度挖掘等方面会格外重视,并通过产品交叉销售、衍生 增值服务等手段持续激励客户续费与增购。2)从客户旅程来看,前半段‚市场销售‛与 传统软件类似;而后半段‚客户成功‛则为公司的价值来源。从续费、到增购、甚至到 进一步的客户推荐,SaaS 模式实现了更加深入的客户价值挖掘。且大部分海外成熟 SaaS 企业均建立客户成功部(CSM)以完成对存量用户的价值开发。
边际指标经历阵痛后亦逐步回升,云业态成熟后再上台阶。1)2012-2013 年,Adobe 进入转型加速期后,由于销售、技术等初始投入较多,短期回报后延,边际指标快速滑 落,ROE 由 13.38%下降至 4.33%,净利率由 18.91%下降至 7.15%,营业利润率由 26.73% 下降至 11.07%,EBITDA/营业总收入由 33.74%下滑至 18.37%。2)至 2014 年,各项 边际指标逐步触底反弹,快速攀升。
3)至 2016 年云业态基本成熟,转型成效进一步 显现,公司经营效率回升。并且,由于续费模式增加了边际利润,各项指标相比转型前 再上台阶。截至 2020 年,相比 2011 年,公司 ROE 提升 29.03 个百分点,净利率提升 21.12 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提升 4.53 个百分点,EBITDA/营业总收入提升 6.69 个百分 点。 综上,SaaS 模式下,公司现金流的稳定性、增长性及落实的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反 映到估值上,DCF 模型中 Cash Flow 稳步提升,同时波动性及风险降低引导折现率 r 下降,企业价值天花板进一步抬升。
快速发展后可迅速转化为合理 PE。较高的 PS 能在收入较快成长后迅速下降,且未来销 售和研发费用率一旦下降,稳定利润率将使 PE 回到合理范围。更高的 PS 通常对应更快 速的营收增长,若假设营收不变,高 PS 公司实际上两年后 PS 会下降到较低水平。同时 云计算企业通常在稳定期理论净利润率有望达到 30-40%(目前 Adobe 约 25%)。若假 设两年后降低投入且进入稳定期,实际上云计算领军企业市盈率将进入合理范围。
3.4 工业软件:行业壁垒极高,产业景气度有望上行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不断释放,根据工信部数据,2021 年 1-8 月,我国工业软件产 品收入完成 1466 亿元,同比增长 17.0%,占软件产品收入比重为 9.4%,较去年同 期提高 0.5 个 pct。2021 年 6 月 7 日,2021 中国工业软件大会在重庆召开,工业和信 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出席大会并致辞,他表示工信部将尽快发布软件产业 ‚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出台关键技术软件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对工业软件关键技术 软件的重点支持。同时,为提升中国软件产业质量,将面向工业软件领域布局相关项目, 工业软件的产业景气度有望加速上行。 工业软件‚姓工‛,是复杂工业知识外溢输出的结果。(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纵观目前国际主流的工业软件巨 头,身后多具有制造业与工业企业的背景。CATIA 最初脱胎于达索航空,具有深厚的航 天制造业积累,后来达索航空将其开发团队独立出来,即达索系统,专门从事工业软件;无独有偶,服务器与电脑厂商 IBM 近年也逐渐脱离硬件生产业务,转而成为知识输出型 企业。工业生产复杂性高,细分类别多、行业跨度大、专业壁垒,唯有本身就对工业生 产了如指掌的企业,才能将这些工业知识高度概括、抽象、封装成为工业软件,并用以 指导工业生产——换言之,工业软件是工业知识的结晶,工业软件壁垒高度,则取决于 所在细分赛道的 Know-how 的积累深度。
几何建模内核壁垒极高。几何建模内核是 CAD 产品的核心,用于表达数据和结构,处理 几何对象,对外提供接口(如约束建模、参数建模、驱动建模、事务等),它决定了软件 产品的能力边界和行业拓展性,目前全球成熟的几何建模内核基本上都是由发达国家的 企业开发(预计80%三维CAD平台所采用的两大建模内核均为ACIS或Parasolid内核)。
工业软件赛道天然具有规模优势,头部公司有望不断扩大市占率。工业软件赛道的上述高壁垒使得赛道天然具有规模优势,头部厂商的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而越来越多的行 业、行业内越来越多的客户(尤其是头部客户)的覆盖又进一步巩固赛道参与者的行业 Know-how 积累,在持续强研发投入支撑下,我们认为,头部公司的技术和客户资源护 城河将不断拓宽,新的厂商更难切入这一赛道,头部公司的市占率未来有望持续提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