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首先是一种货币。
货币是什么呢?货币是一种记账单位,是经济活动的润滑剂。你可以把货币想象成提货单,背后对应着商品和服务的索取权,所以货币也成为财富的象征——人们持有和储存货币,意在有一天兑换成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关于货币,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有一句名言,“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货币,但问题在于其是否能被人接受。”意思是说,在经济学意义上人人都能发行货币,但并非每个人发行的货币都能被大众接受。有人愿意接受比特币,所以比特币也能在特定范围内行使货币职能,成为一种“虚拟货币”(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并不承认其货币属性)。
在现代经济语境中,货币通常指法定货币,由央行发行,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特征,在国境范围内任何人不得拒收。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对应不同的货币形态:纸币现金是人民币,银行存款背后是人民币,央行数字货币也是人民币。
根据央行目前的表述,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行机制具有以下六大特征:
双层投放:中央银行-代理投放的商业机构”的双层投放模式,具体运作上看,代理投放机构需要向央行按100%全额缴纳准备金,可以确保货币不超发,也不改变流通中货币的债权债务关系。双层投放机制下,央行依旧退居幕后,不改变现有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不会构成对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竞争。
所以,双层投放,对现有支付清算体系的影响很小。
M0替代: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目的是替代流通中的现金。这一点,确有必要。现有纸钞和硬币的发行、印制、回笼和贮藏等环节成本较高,流通体系层级多,且携带不便、易被伪造、匿名不可控,存在被用于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实现数字化可以有效规避这些问题。
但我们应该了解一点, M0替代并不是技术限制,是政策限制。未来是不是一直只替代M0,是有不确定性的,受国际主流方案的影响。一旦不局限于M0替代,央行数字货币对支付清算体系的影响,就不同了。
账户松耦合:也就是说,不需要银行账户就可以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任何能形成个人身份唯一标识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账户,如车牌号就可以成为一个子钱包。账户松耦合,其实给物联网支付带来了想象空间。比如电动汽车充电问题,充电桩背后对应一个对公钱包,基于车牌号的电动汽车内置一个钱包,充电的时候借助智能合约就能实现直接支付。
另外,账户松耦合,便利了偏远地区没有银行账户的群众,以及境外来华旅游的游客,他们可以很方便地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用于境内支付。境外来华的游客可以用,出境的游客自然也能用,借助我们银联、支付宝、微信的跨境支付网络,央行数字货币也可以走出国门。
账户松耦合的特征,可降低交易过程中对账户的依赖性,既可和现金一样易于流通,又能实现可控匿名。
可控匿名:可控匿名,对交易对手方是可以匿名的,但对央行是透明的,央行有能力查,但一般不会查,这就是可控匿名。可控匿名的存在,能有效威慑洗钱、逃税、恐怖融资等犯罪行为,又能保证用户合法交易过程中的匿名需求。
这也为央行数字货币用于 扶贫资金发放、转移支付款发放等带来了想象空间。
审慎加载智能合约:对于这一点,央行也做了解释。央行认为,加载除法定货币本身功能外的智能合约,将影响其法偿功能,甚至使其褪化为有价票证,降低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自由使用程度,也将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还会降低货币流通速度,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和央行履行宏观审慎职能。同时,还可能侵犯公民隐私权,不利于个人权益保护。
问题是,如果不加载智能合约,会限制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所以是审慎加载,在特定的场景下,应该还是可以加载智能合约的,尤其是很多B端的闭环场景,比如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内部,是可以的,以便实现更复杂的商业场景需要;但C端的大众交易场景,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只是数字货币。
双离线支付:只要手机安装了数字人民币钱包,不需要网络,也不需要信号,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和支付。后续,没有智能手机,IC卡、功能机及其他硬件也能用央行数字货币、这个特点,也使得央行数字货币很契合物联网支付场景,后面我们还会谈到。
最后,简单理解,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呢?你可以理解成以数字形态存在的人民币。既然都是人民币,必然可以在不同形态间互换——数字货币可以兑换成现金,也可以转换为银行存款,反之,现金和存款也可以兑换为央行数字货币。
本文由公众号“薛洪言微语”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薛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