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国外那些富人家族为什么能好几代都不穷啊?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在中世纪的时候啊,英国人对教会那是相当虔诚的,无论自己一辈子攒了多少土地,都想交给教会,教会呢,也没闲着,收了地就搞搞庄园什么的,小日子那是过得相当滋润。
可是这一招啊,把国王给惹急了,我天天带兵打仗的,为的不就是这点土地吗?好家伙,我前脚震的,后脚你就给我送了。于是国王就颁布了不得私自赠送土地的诏令。
但是这个呢,压根就难不倒英国的贵族们,他们想到了一个更妙的办法,我先把土地啊托付给一家中间机构,让这家机构来经营庄园,等庄园里头的果子葡萄酒什么卖了以后,再把赚到的资金给教会送过去。
这套曲线就会的玩法就是现代信托产业的原型。后来呢,传到了美国以后,大家对教会的兴趣没有那么重了,于是就把庄园里头的收益啊转给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哪怕“小明”不上学不工作,他家收了他爷爷财产的信托公司也过的很滋润。
他们像管家一样每年帮你打理的祖产,然后再拨一笔收益到你的卡上,但是这套玩法传到了日本,再传到咱们这儿以后,但是就明显变了味儿了。
毕竟是在1920年左右,北洋军阀的时代,谁有空给你经营庄园去,基本上都是问富人借钱,吵吵公司啊,哄抬一下股价什么的。
甚至在当时啊,有些信托敢把杠杆加到各种债券的头上,不停的买债券再抵押,拿着套出来的袁大头继续去找新的债券,就像卡bug一样吸着大行的现款。
后来呢,因为玩的过火,没有人接盘,上头又收紧了市面的流动性,于是大批的信托产品无限延期,背后的机构借不着钱,直接垮台,差一点就全军覆没了。当然了,这个是在1921年的上海,懂了吧?
为何我们看到富豪的家族信托大都在海外,我国信托法也有明确的破产隔离功能,难道国内的信托不可信?
我觉得这得从财富传承的三层目的说起,
第一层呢,叫保值增值,这个大家都懂,第二层呢,是怕后代挥霍无度,烂民扶不上墙,这个也好理解,第三层呢,也是我要着重强调的一层,就是你是否想通过信托隐藏一些你的财富里的原罪。我觉得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目比,国内的信托完全可以达到,但是第三层国内的信托是很明确,隔离不了的。
当然了,国外的家族信托确实发展的时间要长一些,税收等一些配套的制度健全一些,但是各行各业,我们国货的崛起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你同意吗?
关注我,用不一样的视角带你看财经世界。